3月3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开幕。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谢建家受邀参加第三届双智论坛,并做“建设开放融合的数字道路,助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随着智能网联和双智建设在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技术正在向城市和交通领域快速渗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谢建家表示,在网联城市化和城市网联化的趋势下,数字道路已经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块基石。
“和真实世界的道路一样,数字道路也由地基路面、基础设施和场景应用等几部分组成。”谢建家介绍说,“云图筑底,构成了数字道路的地基和路面。融合感知、实时孪生、C端触达等技术能力,是它的基础设施。通过串联运维、运营和管理的开放平台,我们可以去开发丰富的场景应用。”
事实上,早在2021年,腾讯智慧交通就面向行业发布了数字道路产品,全方位助力智能网联和城市交通等业务场景的智慧升级。在数字道路建设过程中,腾讯的角色定位始终是数字化助手,谢建家表示,“我们愿与众多行业同仁一起筑牢数字城市的第一块基石,夯实数字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谢建家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来参加今天的双智论坛。下面由我来跟大家来报告一下,腾讯在网联和双智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得益于政策牵引和相关部委的支持,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数字道路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释放,以数字道路为底座的智能网联和双智项目在全国几十个城市快速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大家知道,网联和双智相关项目最开始在封闭的测试区内开展,再到开放道路上测试,到如今已经在逐渐走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众多场景中。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刚刚做分享的专家们已经介绍了很多。
我想说,其实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领域,比如说公交优先、信控自适应、智慧停车、MaaS出行等,智能网联技术都已经得到了深度应用。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网联正在向城市中延伸和渗透,也就是网联的城市化。
同时,在网联双智建设过程中沉淀的技术,在解决城市交通领域的问题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比如说高精地图、交通大数据、实时孪生、融合感知以及泛V2X等技术,在全息路网构建、信控自适应优化和统一接入、公交安全提醒、交通事件检测、交通治堵以及桥梁边坡监测等具体的场景中,已经广泛应用并证明了价值。
事实上,我刚刚提到的这些场景,它们并没有在网联和双智建设的范围内。所以我们观察到了另一个趋势:城市的网联化,也就是城市和交通领域的很多问题正用网联技术来解决。
网联城市化和城市网联化是高度统一的。我们在智能网联项目中,需要有一个数字道路作为统一底座。在城市里面,如果有数字道路底座来支撑,那么在解决各种交通问题时就会如鱼得水。
数字道路实现了各种设施和设备的广泛互联,实现了交通全要素的数字化表达以及动静态数据的一体化呈现。同时,数字道路还打通了高精地图、BIM和CIM。我们知道,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车道级高精地图与城市CIM实现融合,就会给城市场景中的各种服务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那么,什么是数字道路呢? 我认为,它的架构和真实世界的道路一样,也由地基路面、基础设施和场景应用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云图筑底,构成了数字道路的地基和路面。融合感知、实时孪生、C端触达等技术能力,是它的基础设施。通过串联运维、运营和管理的开放平台,我们可以去开发丰富的场景应用。
下面,我将结合腾讯的具体实践,来展开谈谈我们构筑数字道路的思路:
首先是云图筑底,我们要打造出一个实时可计算的基础数字底座,也就是数字道路的地基路面。
我们知道,云计算为数据存储、分析、治理等提供了算力支撑,并构建了一个高效、弹性的基础架构,“万物上云”基本上成为了各行业的共识。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图的建设。
要构筑一条数字道路,涉及到多种数字引擎、不同数据链,所以在实现全要素表达的同时,还要确保动静态数据是鲜活、一体的。像实时车流数据、遥感、BIM、CIM和高精地图等,要能在同一个体系内实现表达。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针对不同的场景需求,去对这些数据进行裁剪等轻量化处理,从而实现“一图多端”的统一呈现。
此外,在数字道路中,图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分级、逐步建设的过程。它要能为不同的项目、不同阶段的项目提供支撑,这也就要求了多种数据格式、数据引擎能够实现叠加和适配。
事实上,在这个方面,需要不同行业的融合与互通。当前不同城市在开展网联和双智项目的时候,都会沉淀出各自的标准规范。我们认为,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推动更加统一标准的制定。
第二,在数字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多源融合感知的利旧与融合,从而能为不同的业务场景提供支撑。
为什么我要讲多源呢?因为在智能网联、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场景对设施设备、感知算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视频感知的算法引擎,交警的超速罚分、信号灯控制和自动驾驶等业务有不同的需求,在算法层面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在数字道路的体系里,我们要依照分批建设的逻辑,实现算法引擎的开源融合以及自适应、可插拔的接入。
第三点,我想谈一下场景建设。数字道路建设应该从人出发,借助广泛的C端触达能力,探索“以人为本”的应用场景。
城市和交通建设最重要服务于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所以我们要以人为本,以用为先,让这样的思路来指导我们的建设,来评判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内容、建设怎样的级别。
让人民满意,还要保证服务的广泛实时触达。所以,我们还要考虑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手机这个泛在连接的终端,比如通过手机地图、微信小程序等,让城市和交通服务能够第一时间提供给用户。
最后,我们认为,在数字道路建设过程中,应该打造一个低门槛、富能力的开放平台,让它成为应用场景生长的沃土。
我们知道,在现实世界的道路上,会有专门的养护部门、运维部门和运营部门。其实在数字道路里面也是一样的,数字道路的开放平台应该成为数字基础设施运维、运营、养护以及场景应用开发的工具平台。
刚刚王笑京教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也讲到了商业模式和可持续运营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通过数字道路开放平台,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那些场景应用在用、用的程度如何,这样就可以为商业层面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
就像我刚刚讲到的,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骨架。我们认为,数字道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块基石。本次分享的最后,我想回归到我此次的演讲主题,“加速数字道路的建设,助力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此次腾讯面向行业生态伙伴发起的一个倡议。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的角色定位一直都是数字化助手,我们的初心就是“携手生态、协同创新、开放共赢”,与众多行业同仁一起筑牢数字城市的第一块基石,夯实数字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