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爷爷奶奶告诉你好好说话有多重要”的短视频意外火爆,收获220万点赞,登上抖音热榜TOP2,账号粉丝涨到70万,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天津“90后”陈卓于今年3月接手了叔叔的养老院。原本,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老人们,生活重复单调,但陈卓想记录一些好玩的生活片段,于是开设账号“哏都养老院的哏事”,让80、90岁高龄的老人成为了短视频的主角。
90岁的老师给80岁的学生们上化学课、编排“生死簿”、做着化学“逝验”去“南天门”……“哏都养老院”的走红,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说意料之外,是因为最初并没有太多人能够笃定,这群八九十岁的老人,可以拍出多个爆款作品;说在情理之中,则是由于当沉重的生死、病痛、人生归宿等话题,一改严肃姿态而用戏剧化、反差的面貌呈现出来,就有了“引爆”网络的效果。因此,“哏都养老院”及老人们成为“网红”,不是因为浅层次的搞笑、娱乐,而是人们通过一个个短视频“看见”了老人的世界,共情并理解了银发族的所思所想所盼。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哏都养老院”和老人们的视野,不止局限在老年话题,也精准“扫描”关注着年轻人的生存现实。试举几个金句——“不听老人言,开心一整年”“事已至此,先吃饭吧”……这些看似俏皮、无厘头的句子,击中的正是一些年轻人生活工作面临的压力和焦虑情绪。老人们在短视频中的现身说法,拉近了与年轻人、与网络、与社会的距离,而在不断地交流互动中,银发群体也重新校准着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如“哏都养老院”里的老人们一样,努力触网、学网、用网的银发族,在网络平台上还有很多。例如,山东济宁82岁的退休教师王广杰,结合自身所学所长,发布电工科普短视频。后又通过直播,发挥余热,让更多人“学得会、听得懂”电工知识;又如,74岁的杨维云开设“喜洋洋拼音课堂”直播,两年间为数万名成年人提供零基础拼音识字课程。这两位老人在今年3月作为“银发知播”的一员,共同获得“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荣誉。再如,88岁的清华大学金涌院士,线上线下都是其科普“战场”。今年5月他入驻抖音,仅几个月就积累了28万粉丝,累计点赞超200万……
屏前一分钟,屏下“十年功”。对于高龄的老年创作者来说,接触网络,学习利用短视频和直播技术,殊为不易。一方面,他们要克服上年纪后带来的身体层面的各种变化,适应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最新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思考如何把自己几十年的所思所感、所学所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这其实是极大的挑战。无论是“哏都养老院”的老人,还是王广杰、金涌、杨维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尝试与坚持,打破年龄、阶层、时空的隔阂,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形式发出光热,让年轻人感受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从最初的紧张、生疏,到如今的自然、熟练,一个个老年创作者在抖音走红,收获人气,不是因为“新鲜”,而是因为有积极学习的坚持,乐在其中的兴趣,对人对事的真诚。而这,正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短视频直播平台,助力养老服务找到了“新密码”,也为更多老年人的“学乐为”,留下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