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至22日,江西省南昌市举办了2023世界VR产业大会。此次大会以“VR让世界更精彩——虚实结合,智兴百业”为主题,聚焦于展示最新的VR技术和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及生态建设。现场不乏来自美国、英国、日韩等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家VR/AR行业头部企业,如高通、Unity等。其中,上海久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尺网络”)作为一家专注于云渲染技术的企业,也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向外界展示了自研云渲染技术的“黑科技”。
作为现代互联网科技的基石,优秀的云渲染技术对于VR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VR应用提供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使得虚拟现实能够更加流畅,从而推动了整个VR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久尺网络联合创始人、CTO朱敏:云渲染技术如何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2023世界VR产业大会上,久尺网络的CTO朱敏先生参与了元宇宙圆桌大会,分享了久尺网络在推动产业方面所做的努力。朱敏先生指出,高速网络是连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而云渲染技术则是实现高质量VR体验的关键。久尺网络通过将云渲染技术,让即使弱网情况下的用户也能享受到高帧率、低延迟的视觉体验,从而推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和发展。
在讨论环节,朱敏先生还与其他行业专家就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趋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久尺网络愿意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久尺网络还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享受到优质高效的云渲染服务。
云渲染三大“利刃” 构建久尺网络核心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扶持、技术配套日臻成熟、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市场近年来迅速崛起,规模已达千亿。然而,算力、终端、体验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仍然限制着其快速发展。
久尺网络展示了“ZeroSync云渲染引擎”的技术来解决行业体验瓶颈的解决方案。该技术旨在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加速VR/AR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应用落地,推动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久尺网络的国民级应用ToDesk便使用“ZeroSync云渲染引擎”方案,为超过1亿+设备提供远程协同服务,被众多知名企业如吉利集团、渤海证券、同仁堂、邦德激光、国大药房等纷纷选用其解决方案。在今年,久尺网络还推出了两款重磅级产品——Desktron云桌面和3DGali数字孪生,Desktron云桌面在上线之初便受到南京某3D内容行业知名工作室的认可,提高了工作室整体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3DGali数字孪生作为在工厂高精密产品的虚拟仿真和分析的利器,则在测试阶段便吸引国内制造大厂的青睐。
久尺网络,技术“利刃”解析:
首先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实时音视频的技术框架——ZeroSync引擎,从底层结构提升传输性能。通过带宽预测、拥堵优化等方式抵御网络波动,确保数据快速、稳定、精准传递。带宽利用率提升50%,接入网拥挤降低90%,缓存延迟低至9ms,综合丢包率低至0.03%。
其二是高效编解码器,「久尺网络」十年研发积累打造的高效视频编解码器,将视频编解码算法和硬件优化双管齐下、深度融合,自动调节编码方式,满足更多使用场景,提供更极致的高清流畅体验,释放硬件潜力,编码延时低至8ms。
最后,公司组建了自己的OTT SD-WAN网络,通过超10年的网络优化经验,将全球领先的SD-WAN服务引入远程桌面,实现全球任意两个节点间网络延时不超过120ms,终端到边缘节点延时不超过10ms。
大会现场展示的ToDesk、ToDesk企业版、Desktron云桌面、3DGali数字孪生等产品中,这三把“技术利刃”都在发挥其稳定的作用。这些产品的体验效果理想,最高可提供4K 60Hz、2K 144Hz的画质,延时小于40ms,与本地体验几乎无异。除了VR、AR、元宇宙外,“ZeroSync云渲染引擎”方案还可广泛应用于企业数字化升级、文旅、医疗、教育等场景。
未来:久尺网络云渲染技术的贡献与影响
展望未来,久尺网络的云渲染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5G、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云渲染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比如教育、医疗、娱乐等行业。同时,随着元宇宙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云渲染技术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久尺网络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千行百业的创新和发展,为行业与客户提供更加强大的网络支撑与专业的解决方案。
【久尺网络科技介绍】
久尺网络(Zuler Inc)专注于远程云渲染,以云渲染为基础,公司拥有ToDesk远程协作、Desktron云桌面、3D Gali数字孪生三条产品线。公司创始团队拥有超过十年的RTC(实时通信)技术开发经验,服务过近4亿月活跃用户,将全球领先的RTC技术融入产品中,在高分辨率、高帧率及低延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广域网上,有非常强的弱网对抗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云渲染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