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主题。不仅国家与地方层面密集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企业也正积极发力,共同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不孕率攀升,辅助生殖需求愈发迫切
2021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07-2020年间,中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不孕患者人数已超过5000万。其中,职场女性由于受生育年龄推迟、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多个因素影响,面临的生育问题愈加复杂,对治疗支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孙赟教授表示,不孕不育病因复杂,社会经济、遗传、心理健康、营养状况等都有可能对生育力造成影响,其中,年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是影响生育力的重要因素。孙赟教授说道:“在生育水平降低的大背景下,辅助生殖作为治疗不孕不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广大的不孕症夫妇带来了成为父母的希望。”
同时,孙赟教授也指出:“公众对于辅助生殖的认可和认知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储备不足,许多患者无法做出基于充分知情权的决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现实生活中,不少不孕不育患者因疾病知晓率比较低,以及出于“病耻感”的顾虑,从确诊到辅助生殖中心就诊的时间间隔长、就诊率低,“旋转门”现象时有发生。 据IQVIA的分析数据显示,有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指征的不孕不育患者,平均需要2.7年才能进入辅助生殖机构治疗。在此背景下,企业推出支持生育的健康福利套餐,为员工提供关于生殖健康和生育健康的相关信息和教育普及,对于破除“旋转门”、提升辅助生殖渗透率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据媒体报道,德国默克集团于今年10月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员工辅助生殖福利计划,为员工实现为人父母的梦想提供经济支持。在中国大陆,所有默克正式员工及其法定配偶都有资格参加这项辅助生殖福利计划,员工报销限额为每人17万元人民币。据悉,默克将携手中国平安共同推进该福利计划的落地实施。
政企接力,鼓励员工生育渐成趋势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及生育的民生政策,包括积极探索发放生育津贴、育儿补贴、托育机构运营补贴、普遍延长产假、增设陪产假等。但人口发展是个慢变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允许生和愿意生之间,还隔着漫长的距离。让生育政策落实、落地并转化成显著的人口增长,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于“想生不能生”的人群而言,除了提供辅助生殖技术保障和经济支持,构建一个有利于育龄妇女的社会环境也同样重要。
WE女性发展协会9月发布的“健康女性 · 健康经济”(Healthy Women Healthy Economies, HWHE)白皮书显示,事业上的考量是职业女性在生育决策过程中的首要因素,绝大多数受访女性(92%)认为自己的事业重要(50%)或非常重要(42%),而晋升、对在职母亲的潜在偏见、职业发展机会等问题对她们的生育决策有显著影响。与此同时,据智联招聘《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4.7%的受访女性认为,推动性别平等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和社会对生育负担的承担”。
在打造女性友好型、生育友好型企业方面,默克称得上其中的佼佼者。默克提供的“弹性工作制”和带薪的“家庭照护假”,不仅有助于女性员工平衡职场工作与家庭责任,也鼓励男性员工积极承担家庭分工,减轻职场女性在生育和育儿期间的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董事总经理张巍女士表示,“默克拥有多元、平等、包容的企业文化,并致力于成为员工发展的强大赋能者。随着全球不孕不育率的攀升,我们相信,为员工提供辅助生殖所需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不仅有助于员工个人发展,对促进职场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表示,作为辅助生殖领域的领导者,默克积极响应国家人口政策,从行业质控倡导、创新药物引入、实验室技术拓展、数字健康生态探索、医联体的构建推动、创新合作模式突破、疾病知识教育普及等多个维度持续助力中国辅助生殖健康事业的发展。据悉,截至2022年,全球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逾1000万名,其中约有500万名是借助默克的治疗药物来到了这个世界。张巍女士进一步补充道,“此次的员工辅助生殖福利计划,既是默克在员工福利创新探索上踏出的坚实一步,也彰显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人口政策的决心。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共同助力国家人口长期健康发展。”
据媒体报道,大北农曾宣布推出员工生育津贴,京东集团为女职工提供延长产假和免费托幼等福利,而携程集团以及微软、谷歌、Meta、英特尔等多家企业,均曾推出辅助生殖相关的员工福利。可以看到,企业推出员工生育福利逐渐成为趋势,并呈现出覆盖面持续扩大、福利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毋庸置疑,多措并举鼓励员工“生娃”,对于人口难题破局将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将持续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