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新“是一种网络用语,一般指初涉某领域而未窥得其堂奥的新人。由于经验上的缺乏,此类人群在该领域中的提问与言论在深谙该领域的人们看来非常萌。而各领域的“萌新”往往都是耳根最软的一类人群,由于刚刚踏入自己舒适圈外的新兴领域,往往容易被所谓的圈内“大佬”所误导。
健康领域的“萌新”耳根似乎比其他领域还要更软。对于近期势头正好的高压氧舱来说,一句“内部压力越大就越坏”便让“萌新“们为之动摇。事实上1.5个标准大气压以上的氧舱真的就如此不堪吗?
答案是否定的。高压氧领域最权威的海底高压与医学学会(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的研究学者公开表示:1.5个标准大气压(ATA)以下的高压氧治疗尚未得到证实。
无独有偶,刊登于国际权威期刊《Aging》的以色列科学家开展的“高压氧”助力机体抗衰实验研究,其采用的就是2.0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氧环境。这也印证了1.5个标准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氧治疗才有效的健康真相。
另一方面, 高压等于高氧?高压等于氧中毒?这也是令众多“萌新“小白望而却步重要原因,然而这些所谓的行业“专家”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偷换概念。氧中毒是指机体吸入高于一定浓度的氧一定时间后,引起的某些器官在功能和结构的损害。通常在氧浓度超过60%时,人体长时间吸入过多的氧气,或在高压状态下吸入纯氧时,容易发生氧中毒反应。但在高压环境中,只要控制吸氧的浓度和时间,测算好弥散氧浓度,也可以有效避免氧中毒的发生。
有着“海王”之称的Joseph Dituri曾潜入位于美国佛州海岸拉戈礁的朱尔斯海底小屋。他在水下深10米(相当于3层楼)、周围环境在1.6倍标准大气压强的小屋整整生活了100天,创造了“人类在无减压水下环境生活”的新纪录。“深海博士”Joseph Dituri不仅没有上述的氧中毒情况,甚至生理年龄年轻了近10岁。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内部压力“一直是氧舱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同于清一色氧舱内部压力维持在1.3个标准大气压左右的普遍厂商来说,将内部压力健康的维持在近乎医用专业级,对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有着更严苛的要求,没有金刚钻恐怕也不敢拦下这需要“硬实力”的技术活。
对于像高压氧舱这种新兴技术能够以近乎达到医用专业级氧舱内部压力而在抗衰爱好者中间打出知名度的厂家,必定有着背后强大的技术自信力做支撑。总会想着法子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而不是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固守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