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金融集团美银美林 Merrill Lynch,曾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健康寿命或将很快超过100岁。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预示着人类的生命将扩展至新的边界。”众多与长寿息息相关的技术,如基因重编程、细胞逆龄正在飞速迭代,而高压氧领域也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加入这场千帆竞渡的游戏。
最先涌入高压氧舱领域的大批学者和投资者,在探索如何发挥高压氧舱的健康作用同时,也初步搭建起相关市场。然而,尚处萌芽阶段的高压氧舱市场,内部对“优质”的标准却是各执一词。近日,有媒体发文称:长时间接受高压强、高浓度氧疗,反而会出现氧中毒等情况,危害健康。一时间,业内外热议纷纷。
那么,这种观点从科学角度看是否属实呢?对此,权威专家解答称:所谓的吸氧导致氧中毒主要和吸氧环境的氧浓度和吸氧时长有关,同舱内压强大小没有关联。将二者强行绑定谈危害,实属信口开河。而优质高压氧舱内的弥散氧浓度经过控制与测算,是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此外,针对高压氧舱内部压强越大就越坏的观点。高压氧领域最权威的海底高压与医学学会(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学者曾发表论文称:1.5个标准大气压(ATA)以下的高压氧治疗尚未得到证实。
无独有偶,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Joseph Dituri在2023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海神挑战”,实验中他在佛罗里达群岛的海底小屋中,成功生活了100天。经过研究,Dituri博士发现1.75倍大气压的环境下能让端粒长度延长25%至33%,意味着生理年龄也会相应延长至少25%。在诸多有据可查的研究证实下,所谓的高压氧无用甚至有害论,已是不攻自破。
几番对比,细想之下,“氧舱内部压力越大危害就越大”等言论显然不是为了宣传正确的科学观。其背后皆有商业利益驱使的暗影。不难发现,舱内压强作为氧舱产品的核心优势,其高标准与技术难度呈正相关。而国内不少商家的技术力仅能满足1.3个大气压级别的氧舱,远远达不到权威专家所说的“起效浓度”。面向年轻却已展现极大商业潜力的高压氧舱市场,以“适量更健康”等观念混淆消费者视听,实际上是一种躲避良性竞争,从中浑水摸鱼的心理作祟。
近年来,国产科技崛起之风兴起。各行各业均以实现技术突破为根本目标和骄傲,无论是打破世界记录的国产0.015mm“手撕钢”,还是医疗领域首台3.0T国产核磁共振仪等,其对改善民生,彰显国力的正向作用,均无法用单纯的经济数字衡量。
以此为参考,国内氧舱商家努力提升技术力,引导市场走向良性竞争方为正道。而 “去真存伪”,从中谋利,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市场形象,还与科技领域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如此内耗,实属惋惜。相信在科学的引导下,国内氧舱市场终将驱除糟粕,在为百姓健康谋福利的路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