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科学名著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权威的书单与名家导读可以让读者更轻松地获取宝贵科学知识。3月23日,科普名著导读节目《高山科学经典》迎来了它的第100期活动——由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神经科学家鲁白导读《创世纪的第八天》。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办,中科院金力院士、张文宏医生等出席。活动全程在抖音直播,吸引了超过103万网友在线观看。
直播导读中,鲁白介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出色的科学家共同推动了一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从此生命科学变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科学,这成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时刻之一。《创世纪的第八天》一书所描绘的就是这一过程。该书对该时期134位科学家进行10年的追踪采访,以翔实的史料再现了分子生物学的早期历史。
鲁白对书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如何转录信使RNA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如何发挥功能等内容进行了逐一讲解。讲解过程中,他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动画,生动呈现了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信使RNA、转运RNA、氨基酸、蛋白质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从DNA转录RNA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该书除了科普内容,还包含大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历史细节。鲁白着重讲了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他介绍,二人对于DNA结构的研究全凭兴趣,而非导师的安排。同时期已经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鲍林,以及女科学家富兰克林也在进行DNA结构相关研究,三方竞争激烈。不过,前者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拍出了一张“51号”照片。沃森与克里克正是在这张照片基础上,靠想象,构思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鲁白反思了沃森与克里克能够成功的一系列原因,包括导师鼓励或放任学生独立工作,科学研究不仅需要观察更需要思考,科学发现需要想象力等。他以诞生了28个诺奖得主的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举例,相关科研项目都是由年轻科学家独立负责并完成,他们有着充足的研究经费且没有行政干预,同时又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都有利于一流科研成果的诞生。
作为抖音《高山科学经典》第100期导读收官之作,本期节目大咖云集,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主任吴家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等纷纷发言,围绕该书内容与如何营造科学文化与生态等话题展开讨论。数十位参与过名著导读的教授、知识界人士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对于该书为什么叫《创世纪的第八天》,吴家睿解释,在西方神话中上帝七天创造了世界,而该书所聚焦的分子生物学,其分量相当于又多了一天创造。吴国胜表示,该书题目有些宗教色彩,但内容完完全全是一部科学发现的激动人心的史诗。金力总结,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命科学的底层逻辑,“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它甚至比前面七天更重要,把它叫做‘第八天’,不夸张的说是名副其实的”。
复旦大学教授张文宏在现场围绕“如何让科学成为一种文化”作出了分享。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并不缺少科学的种子,“我们的圆周率曾领先世界算到了6位小数”。他表示,我们今天要倡导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创造科学的文化。
据了解,近两年的百场名著导读抖音直播中,还留下了很多这样的精彩瞬间。2022年10月1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100岁生日之际,抖音联合@高山科学经典 组织起“科学大家杨振宁百岁华诞”科学公开课直播活动,潘建伟、孙昌璞等9位院士、学者与科普达人用“专业有趣”的方式,从不同维度讲述杨先生的科学成就与个人故事,吸引了236万人次在线观看。
2023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中国科学院韩启德院士、张文宏等嘉宾做客《高山科学经典》,导读《重病之王:癌症传》《枪炮、病菌与钢铁》等名著,并进行讨论,刷新了网友对于癌症的认知。相关话题“韩启德张文宏聊人类能否战胜癌症”登上热榜。
自节目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播以来,已邀请了21位院士,182位教授、老师、科学文化学者,为公众带来了100部名著导读。节目在抖音曝光量超过1.19亿,成为抖音最受欢迎读书类公开课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院士、教授、学者走进抖音,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在抖音听名校公开课成为新风尚,网友打开抖音就可以观看到不同高校的精品课程。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将持续与更多的科研机构、科普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对知识传播内容进行倾斜和扶持,进一步推动“知识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