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节期间,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吃喝玩乐和旅游度假,而是开始追求更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方式—利用假期学习科学,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识,尤其是航空航天、天文等领域的知识,科普不再是高冷的学术名词,而是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余杭区的百丈镇中心小学,刚刚落成的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百丈星空,追月奇妙夜,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传统节日的氛围,还观测了难得一见的“超级月亮”,将传统节日与现代科普教育完美融合。
活动在9月18日傍晚开始,孩子们在老师和天文爱好者的带领下,通过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的设备观测了月球的表面。孩子们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壮丽景象,包括月球上的环形山、月海等地貌特征。
“我看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它们真的好大!”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这次观测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壮丽景象,还通过科普讲座和互动问答环节,让他们了解到月球的形成、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
在科普讲座中,余杭民革同心公益科普团团长曹林向孩子们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自转周期、月球的表面温度变化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特别介绍了月球背面的祖冲之环形山,它以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中最有名的是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一成果领先世界千余年。
探索月球的价值意义
在现场的互动中,小朋友们了解到探索月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的地形地貌,还对开发月球资源、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月球上的氦-3是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未来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
而中国航天在月球探索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让小朋友们倍感自豪,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带回了月球样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嫦娥六号任务也正在积极准备中,预计将首次从月球背面带回土壤样本,这对于人类了解月球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表示:“这样的科普活动对于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天文事业做出贡献。”
百丈镇中心小学戴林强校长认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天文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是给乡村的小朋友们心里种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文化+科普”彰显书香双节
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特殊的创新,省市区的民革党员们呈现了多场精彩的曲艺表演,来自省直文化基层委一支部的沈煜程老师带来的萨克斯演奏的《月亮之上》和《花好月圆》、洪燕琴老师越剧《貂蝉拜月》的动人演出、以及侯艺驰老师、陈瑞君老师带来的传统曲艺的精彩演绎。此外,百丈小学的学生代表王宏博也为大家带来了吉他弹唱《斑马斑马》。
活动还举办了“中秋醉月”书法市集,浙江知美画院理事赵立新、浙江逸仙书画院副院长林孝爽、余杭区政协书画院秘书长俞良等专家为参与者提供了书法体验,展示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参与者也可以亲手尝试书法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和技巧。
活动中,余杭区政协副主席郭青岭、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和曹林共同点亮了鱼灯,“百丈星空”慢直播正式启动,通过大屏幕,同学们得以近距离观赏到沈括智能教育天文台的“实况转播”。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秘书长忻皓作为共同组织者认为,“科普+公益”,找到了科技工作者和乡村振兴的最大同心圆,能够有助于百丈这样的城乡社区在精准对接所需资源上发挥更加关键更加重要的平台作用。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指导,民革余杭区基层委、百丈镇人民政府、民革省直文化基层委、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等单位主办,余杭民革“同心.公益”科普团、阿里集团“向天空出发”员工公益幸福团、百丈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余杭区百丈小学联合承办。
“当全国科普日遇上双节,科普假期越来越流行,反映出社会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追求,在乡村尤其如此。”百丈镇副镇长钱哈诺认为,在山区乡镇进行这样的活动意义很大。
科学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通过科普活动,人们不仅能够获取新知,更能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希望越来越多的科普假期,成为一种时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