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看点、七大特征、三大趋势全景展现中国工业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
12月30日,以“文化铸魂 工业新质”为主题,旨在研讨我国工业文化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议题,交流探讨新型工业化热点话题、发布展示工业文化最新成果和前沿趋势的2024工业文化发展大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开幕。
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山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主办。采用“1+1+5+5”架构,即由1场开幕式,1场主旨演讲,5场平行会议和5个配套活动组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在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据何映昆主任介绍,2024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各级政府、企业、行业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合力推动工业文化发展向“新”而行,取得了积极成效。
《报告》具有新、广、深三大看点
《报告》以“传承·融合·创新”为主题,分为综述、资源、区域、行业、创新五大篇章,涵盖22篇子报告,系统梳理2024年我国工业文化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成果亮点,深度剖析思考现存问题和挑战,分析研判工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提出未来展望和有益建议。
对比去年,今年《报告》有三大看点。
第一,三个“首次”支撑内容创新。首次推出行业篇,系统梳理了航空、船舶、汽车、食品、机器人、民爆六个行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新时代实践特征。首次整理发布了工信领域中华版本普查成果。首次将文体康旅装备产业纳入研究范围,拓宽了工业文化产业的边界。
第二,参与范围更加广泛。近10个司局指导报告编写;全国32个省(市、区)工信部门提供素材数据。我们中心骨干研究团队,加上中航工业、中国船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河北、重庆等地方协会,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超50位作者参与供稿。
第三,研究更加深透,体用贯通。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进行了大量调查和案例研究,力求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对策提得实,做到了经义与治事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
《报告》描绘出2024年中国工业文化发展的七大特征
一是多部门协同推进,凝聚各方发展共识。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部署,对“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实施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塑造和传播工程”等提出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工业文化纳入工信部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加强与宣传、文旅、文物等有关部门合作,将工业文化、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等写进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工业遗产从保护为主向有效利用和价值挖掘转变。2024年,依据新修订的《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工信部认定发布了第六批37项国家工业遗产,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1项国家工业遗产,22个省份认定344项省级工业遗产,初步建立起国家—省级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77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100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越来越多地区通过活化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建设工业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助力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工信领域中华版本传世工程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1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报各类版本数据信息160余万条。
三是工业博物馆建设品质和功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多地推动筹建综合性工业博物馆,上海工业博物馆正式启动建设。鞍钢博物馆和柳州工业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工业博物馆文物定级取得突破,中国化工博物馆13件馆藏、沈阳工业博物馆10件馆藏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文物保管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展示和虚拟参观成为工业博物馆的特色亮点。
四是工业旅游“火出圈”,场景新、融合佳。许多地区加强对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发布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工业旅游推广活动,成为城市“引流”的热点。
五是人工智能驱动工业文化数字化提速升级。AI和大数据技术助力工业遗产保护智能监测和预警,VR和AR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数字人技术再现历史人物形象和声音,物联网提升场景感知力。如北京首钢一高炉、唐山工业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拓展工业文化发展空间和潜力。
六是文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入。越来越多城市和地区在提升科技产业硬实力同时,也开始重视软实力的打造,涌现出杭州、宁波、常州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区域(城市)产业名片。在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增强的背景下,历史经典产业受到热捧。工业设计融入文化特色和创意,对提升产品设计和品牌价值的效应日益彰显。文化与品牌一体化打造趋势显著,助力世界一流品牌建设。
七是工业题材文艺精品增多。纪录片、电影、舞台剧、文学作品广受欢迎,短视频作品激增。艺术表现手法呈现出跨界融合和多样化的特征,大型纪录片《智造中国》、原创音乐剧《致青春》、湖南花鼓音乐剧《仰望星空》、歌剧《青春铸剑221》等生动表达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既“叫好”又“卖座”。
《报告》指出未来我国工业文化发展变革的三大趋势
趋势一:文化、科技、产业加速融合,为工业文化传播创造广阔空间。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更加广泛应用于文化生产、传播、消费、体验等各个环节,为工业文化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趋势二:消费需求变化,为工业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当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功能,更看重品质、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工业文化对制造业赋能的作用愈加彰显;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升,休闲、文化和艺术消费方面支出显著增加,工业文化资源的特色价值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
趋势三:大国博弈加剧,提升工业形象塑造传播紧迫性。国际竞争已从“科技+产业”之争,转向“科技+产业+文化”之争,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文化认同成为促进国际间合作的重要因素。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工业故事,提升中国工业形象,对维护当下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报告》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等有关司局支持指导下,从2022年起重点打造的中国工业文化领域首部年度综合研究报告。《报告》每年一卷,目前已连续出版三卷,对促进工业文化理论认识向实践跨越、凝聚各方发展共识、塑造传播中国工业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