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会自己“看”动作、会实时“算”数据的泳道吗?2025年6月10日,湖北首条“智慧泳道”在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成功通过验收。这条50米长的蓝色赛道搭载了全程数字化监控与AI智能分析训练系统,如同一个永不疲倦的“AI教练”,实时捕捉运动员的每个动作细节,生成可视化数据报告,随时反馈给教练员。其在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分析展示的精确度等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传统游泳训练中“看不全、测不准、存不下”的行业痛点,在这条科技泳道前迎刃而解。
这条“智慧泳道”由湖北省体育局与华中科技大学牵头打造,是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杨铀教授及其团队的智慧结晶,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创新项目”。作为项目核心技术负责人,他与体育学院曾洪涛教授、光电信息学院侯冲教授组建的跨学科攻关团队,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感知与高效压缩技术注入泳池的每一寸水体。当湖北省游泳队运动员在此训练时,20余台高速高清摄像机阵列已悄然覆盖整个泳道,视觉与力学AI分析穿透水花干扰,构建出精准的泳姿三维模型,智能算法已经在精确捕捉每个运动员身体、姿态、动作的各项技术参数。
智慧泳道的诞生为我国游泳专业训练体系构建了智能化升级路径,这条泳道,正是杨铀教授二十年科研生涯的缩影。他以卓越的科研智慧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将计算光场、多视点视频处理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泳道系统,其中高效压缩算法降低存储成本,AI姿态建模突破了水下动作捕捉瓶颈,冠军模型指引着每个运动员精益求精雕琢自己的动作细节。
科研逐梦 一路前行
2009年,杨铀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学术的殿堂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11年,他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出站,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汲取了前沿的科研理念。此后,从2011年到2013年,杨铀于北京数码视讯战略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产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13年起,杨铀投身华中科技大学,开启了他科研生涯的新篇章。在这里,他主要从事以视觉感知与计算为核心的计算机视觉、计算光场科学研究及其在人机交互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凭借着满腔热血与科研执着,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协智库、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体育局、武汉市卫健委、企业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30余项,每一个项目都是他科研智慧的结晶,每一次探索都是他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挑战。
目前,杨铀在国内外重要的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凝聚了他对视觉感知与计算领域的深入思考和创新见解;授权和申请中美发明专利78项、国际PCT专利12项,每一项专利都是他科研创新的见证。他还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省部级奖项和国际奖项,2018年,杨铀当选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成为我国少数获此殊荣的学者,2025年入选“海尔讲席教授”。此外,还指导学生获得了“挑战杯”全国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获得了外国驻华大使馆“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专函表彰。鲜花和荣誉,不仅是对杨铀卓越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为推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
创新研发 智慧泳道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杨铀的实验室没有围墙,他的科研成果始终奔涌在服务国计民生的第一线,在各个等领域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湖北首条“智慧泳道”的成功研发,就是杨铀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又一精彩案例。据了解,在竞速游泳项目中,极其微小的游泳技术细节差异都将决定冠军的归属,而在传统游泳训练员肉眼观察存在盲区,水下动作捕捉易受水花干扰,海量训练视频存储分析效率低下。杨铀带领团队贯彻学校“跨学科融合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理念,以创新术直击体育学科痛点,通过全方位高清阵列相机采集、多模态智能AI分析等四大核心技术解决业界难题。
杨铀是项目核心研发成员,负责多模态感知与高效压缩技术攻关,其团队提出的“智能交互视频四向预测编码技术”显著提升数据回溯效率。他带领团队以高清摄像机阵列全方位覆盖50米泳道,为运动员生成时空无缝衔接的全景训练视频;视觉+力学AI分析技术克服了水下气泡、运动模糊等难题,实现了对运动员泳姿的精准建模;三维力学分析模块实现力学精准分析,提升训练量化数据精准度;高效压缩存储技术则大幅度降低系统资源消耗,提升系统响应时间。
经过多轮调试,智慧泳道与AI辅助游泳训练系统在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分析展示的精确度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通过测试期的使用,该系统助力湖北省游泳队在2025年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中共获18枚奖牌、37人进入决赛,收获全国第二的成绩。湖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尹进波表示,“这项科技手段的上马、实施,一定能给游泳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带来质的变化。”智慧泳道不仅为我国游泳专业训练体系构建了智能化升级路径,也为未来竞技体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智慧泳道的诞生,离不开社会各界多领域协同助力。华中科技大学与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联合成立的“长江云数智人产学研基地”为其提供了AI支持。中通服集团广州天讯瑞达公司则依托强大的工程实力,以专业化服务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2025年6月10日,智慧泳道成功验收后,它的核心科技成果,未来也将推广到更多竞技领域,助力中国竞技体育的数字化转型。
智慧泳道作为全自主研发成功的“黑科技”,是科技赋能体育的重要一步,也是一个承载着无限可能的新起点。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构建游泳训练智能化路径,为冬奥会、全运会等赛事提供技术储备。杨铀和团队将持续跟进,应用该系统构建冠军模型,开展科技助力辅助游泳训练,为湖北省游泳健儿备战2025粤港澳全运会保驾护航。
2025年夏日,湖北省游泳队的运动员在智慧泳道中劈波斩浪时,他们不会知道,杨铀团队以光影破壁之技,让泳池化身“数字教练”;以交叉学科之力,为中国竞技体育栽下智能化的种子——这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亦是科研人“顶天立地”的最佳注释。
在杨铀眼中,科研不仅是实验室的参数优化,更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得力推手。未来,在视觉感知与计算领域的科研征程中,他会继续带领团队,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创新研发,取得更多先进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惠及众多行业。(文/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