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圆满落下帷幕,无相智研科研大模型AI平台(简称“无相智研平台”)在27日举行的贵州数字产业生态合作交流推介会上正式首发;并作为重要行业大模型之一,在29日举行的贵州省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成果发布暨供需对接活动上首次对外发布。
无相智研:驱动科研范式革新
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推出跨学科科研学术大模型及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平台覆盖医疗、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能源、高端制造、环境、信息技术、农业、空天、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提供垂直类模型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无相智研平台由顶尖科学家和行业专家领衔,首席科学家郑纬民院士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团队,确保技术的前沿性。创始团队来自阿里巴巴、贝壳等知名企业,拥有AI算法开发、产品运营、科研管理及产业落地的丰富经验,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
破解科研痛点,共享智慧成果
传统科研依赖经验驱动,面临资源获取难、信息整合效率低、研究周期长等挑战。无相智研平台秉持“智慧-实用-探索”理念,通过整合科研数据集、知识图谱和AI智能体,跨学科领域提供高效解决方案。首创文献矩阵提取和多文献对话解析,生成动态知识图谱,揭示研究空白与趋势预测。在实验写作场景中,平台支持实验设计、代码生成及图片查重,显著缩短文献解析时间,优化科研全流程,成为科研人员的“智能协作者”。
郑纬民院士介绍,“斯坦福大学《2025年AI指数报告》称,去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突破39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美国和中国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双引擎,中国AI产业在2024年已超过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加快人工智能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科研是AI应用方向中潜力最为巨大、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贵州算力充沛,数据、算法都位居全国前列。郑纬民表示“很看好贵州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只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好攻坚,贵州大数据产业前景无限”。在此背景下,无相智研平台应运而生,也潜力无限。
AI赋能,共建产业生态
无相智研平台未来将面向多领域开发垂直行业模型,构建“数据-知识-决策”全链条智能基础设施,推动“AI+科研”新模式。平台提供科研项目存储、成果匹配及转化等服务,具备强大算力支持、一站式科研服务、高效算法模型、跨学科融合及成果快速转化等优势。其核心在于垂直大模型与AI智能体的深度融合。
无相智研项目负责人黄柯表示,在AI市场高速增长的当下,平台不盲从通用模型的路径,而是聚焦行业痛点,强调垂直领域的深度价值,通过数据要素驱动实现科研范式的理性变革,兼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AI创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无相智研项目组专家总结道,“那些在细分赛道建立生态壁垒的企业,将重塑未来竞争格局。”无相智研以“技术+行业”双引擎驱动,正站在科研与AI融合的创新前沿,开启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