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快速发展,推进了智能媒介的快速崛起。基于智能媒介的短视频新闻、AI写作、VR场景再现、沉浸式新闻等新媒体样态萌发,预示着媒介融合形态进一步变迁,必然导致传媒教育的变革。“万物皆媒”时代的到来,“用户渐变、新闻+机器生产模式、无边界重构、人机博弈”重塑了媒介生产内容与传播的形态,传媒人才的传统工作范畴被解构,这必然倒逼传媒教育尽快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培养人才的传媒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培养出契合“万物皆媒”时代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
一、智媒时代传媒教育业态变迁
传媒教育经历了1.0传统媒体时代的细分到媒体产业链各专业,分“采编播、摄录演、服化道、音美照”专业教学;2.0新媒体时代,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开始转型培养掌握通用媒介技术基础上的精通某一新媒体技能的专门人才;3.0万物皆媒时代,智能媒介的出现,倒逼传媒教育培养泛媒体人才,打破专业细分壁垒,设计跨学科知识的课程体系、扶持第二课堂强化实际动手能力,并着重关注“人机交互”中的人文坚守。
二、智媒时代传媒教育要素嬗变催生教师专业素养重构
(一)传媒人才需求升级
《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要求传媒教育“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落实到智媒时代,这一标准被具象化为培养有技术感悟力和人文思考力,具备新闻嗅觉、信息技术运用、媒体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全媒型、专家型、复合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二)传媒教师评价标准更新
高校教师评价标准为“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结合传媒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前瞻意识、广博学识和丰富经历的标准,要求传媒教师由传统的具备教育教学和教研科研能力,新增至具备学科交叉背景,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有坚定的立场和人文情怀。
(三)传媒教育教学媒介换代
万物皆媒时代,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融合多种智能媒介手段,传媒教育实施手段呈三维立体化发展趋势:一维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引入教学,搭建跨学科平台,让学生直接融入一线;一维利用智慧教室进行情景式互动教学,实施知识传授;一维建立第二课堂,借力校内外平台,让学生进入实景、虚拟场景,进行沉浸式、交互式体验训练,提升学生多种媒体融合的综合能力。
三、智媒时代传媒教师专业素养三维重构
万物皆媒,智能媒介迅猛发展,传媒教育中的内容、对象和手段都发生了适应性蝶变,“互联网+”传媒教育通过专业性知识、经验和价值三元素的训练活动、实践活动与学术交流协同进行。传媒教师作为实现传媒教育“知识、经验和价值”三元协同育人的执行者,须从“理念、角色、能力”三个维度匹配智媒发展需要,以拥有承担智媒时代传媒教育的专业素养,以实现智媒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一)传媒教师理念重构
3.0万物皆媒时代,智能媒介进入各领域,人机博弈不断渗透,面对“人机交互”“人机共存”语境,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泛媒体人才培养,需要教师突破既有思维,打破专业、学科、知识壁垒,用新理念来教育教学。
(二)传媒教师角色重构
教师作为智媒时代“培养人”这一任务实施的关键环节,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做好站稳讲台的教学工作者;擅于媒体运营的管理者;新技术新领域的学习者,将学科知识、个人情感、社会主义核实价值观“外化于行”,以培养具有“四个自信”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人才生力军。
(三)传媒教师能力重构
1.教育教学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要求具备借助智能技术手段联通线上线下教学场景,将基于技术工具的场景融入常态化教学环境。以虚实融合的教学设计替代传统单一的教学设计,思考何种媒体和技术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场景中有效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借助媒体和技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教学设计创新驱动混合课堂转型升级和教学方式创变。教师要运用开放教育资源助力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同伴或技术平台的评估反馈进行自我调节,全方位地提高混合课程参与度和投入度。
2.教师跨界能力
开辟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新领域高校与行业,促进专业优化,发展新兴学科。从媒介形态来说,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相互融合;从传媒产业业态来说,影视、广告、动漫、出版等产业也是相互渗透;从传播内容来说,文字、视频、图片、音乐互相融合呈现,整个传媒行业形成了“混搭”模式,“频道+渠道”,“新闻+服务”,“媒介+场景”,基于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技术的传媒学科群,运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生物识别、场景构建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传媒相关问题研究,都将成为传媒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
3.实践实训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目前,数字素养已成为一项基本素养。数字素养主要包括融合数字资源创新、遵守数字伦理要求、保护数字隐私安全、适应数字环境变化、规范数字消费升级、批判性地获取数字信息内容等。混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数字素养,更要具有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以助力和引导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因此,需要教师树立“融合”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着力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有效衔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被动学到自主学的教学范式转变。
作者:孟心,四川传媒学院讲师。本文为四川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心2022年课题:“教育信息化2.0时代民办高校人才素养评价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kt20221009ca6a044),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