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卷”令年轻一代无法喘息,而他们也在努力表达对被塑造被挤压的拒绝。来自上海领科国际学校的四位年轻人卫露湑、罗云丞、潘颉昌、张芳与联合举办了一个名为《喘息之迹》的绘画和装置艺术作品展览。该展于6月22日至28日在宝山智慧湾C区10号楼展出。沪上著名画家陈晓松参加了开展仪式并作了讲话。
(图说:沪上著名画家陈晓松老师为年轻创作者卫露湑评析他们的作品)
物理世界里,钢铁森林不断扩展它外延,留给人类与大自然自由交换呼吸的空间被无限压缩;在人类自我构建的数字化空间里,技术的“因陀罗网”也像归墟一样无限吸纳,反过来监视/间离/压迫着人类的私密空间,日新月异的技术反噬了我们。卫露湑等年轻创作者们试图用他们的作品表达对时代的个体观察,他们相信,所有的疼痛和难言之隐最终都会显化出来的,他们试图去传达这份感受。
沪上著名画家陈晓松也在艺术展的开幕式上讲了话,首先他对年轻人的自由开放、多元和真诚表示了赞赏,称他们的作品有一种超越了他们年龄的深刻,并鼓励他们应该继续这样的艺术探索之路。同时他也提醒说,真正从事艺术,需要沉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才能在如此喧嚣和浮躁的世界里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而不是随波逐流而丧失自我。
陈晓松的“海上梦寻”画展前不久刚刚在久事艺术沙龙落下帷幕。近年来,他一直坚持以水为主题创作了系列绘画,宁静深邃,以西方的创作方式传达中国传统山水的深厚力量,深受业界内外的高度关注。
罗云丞作为四位创作者的代表介绍说,本次参展的作品主要涉及绘画,装置及综合材料,他们试图以较为简单基础的形式作为沟通语言,向观众们传递或荒诞、或悲哀、或感性的存在。艺术作为个人表达的工具,他一直秉持着“我思故我在”的概念去创作——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同时,他也期望观众们可以以“所见即所得”的观念去看待每一件作品,好与不好,开心与不开心。“感受是很私人的事情,我们尊重并理解每一种情绪,千万不要为了追求高深莫测的批判而否定自己直观的想法。”
卫露湑以《封锁的牙和小小的我》、《Persona》、《the bund 走走走》以及装置作品《牛的因果》等四件作品亮相此次展览,得到了观展观众的广泛好评。她介绍说,当今社会,“卷”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词汇,而现在的孩子们和年轻一代也过早地被“卷”入了成年人世界,在夹缝里喘息着,在被窥探的世界里反过来窥探着成年人的世界,这也是她和策展方一起命名该展的缘起。具体到自己的作品,她说经历过一个人生阶段,即希望展现给别人一个虚假不存在且完美的“自己”,她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就在于要打破这种虚幻,感知这种被塑造之痛,从而去寻找那个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