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汽车周刊》报道称,奥迪有兴趣从中国竞争对手中购买电动汽车平台,目前已经与多家制造商进行谈判,结合此前上海车展BBA等海外品牌“组团”考察中国新能源汽车等热点,可以看到如今在汽车产业的革新浪潮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弯道超车”之后已逐渐掌握市场话语权。
实际上,随着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超过30%,当下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更注重使用成本、产业规模化的新能源商用车领域。2023年以来,包括前晨、DeepWay等新能源商用车“新势力”玩家纷纷获得超亿元规模融资额,不少投资机构认为,3年时间内,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将有望达到20%甚至更高。
新能源乘用车拐点,将复制到商用车市场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爆发拐点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连续第三年销量超过100万辆,并且连续第六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伴随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5.4%,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动力电池、电驱动等关键零部件方面持续发力,诸如宁德时代(电池)、地平线(芯片)等国内创新企业成为资本与市场追逐的焦点。
如同火箭发射的三级助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在2020年迎来的拐点爆发得益于三大核心原因。第一级助推,是从2014年到2019年用户习惯的逐渐形成,随着我国持续多年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加速布局和绿牌不限行等政策推动,使得新能源乘用车的使用体验迅速提升。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愚昧之巅到绝望之谷再到开悟之坡,看见和经历的是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不断降低、使用体验的不断提升,这些用户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再逆转。如同人们从功能机时代跨入智能机时代。
第二级助推,是站在众多新能源汽车企业背后的成熟产业链,规模化、国产化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降低了各种制造成本,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动力总成、各种辅助驾驶模块、零部件等。以激光雷达为例,作为高阶辅助驾驶技术的“眼睛”,激光雷达在四五年前单价一度高达数十万人民币,如今在百万量级的大批量订单前提下,激光雷达可以到几千元级别的价格。
第三级助推,是由于特斯拉上海工厂量产、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持续革新和激烈市场竞争,使得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不止步于规模效应,而是能够不断出现更多具有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创新技术,例如三十万元以内配备的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刀片电池、800V高压快充技术等,这些极大增强了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力。
三级火箭助推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于,经过多年时间验证,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性、耐久性也得到了证明,新能源乘用车因此成功经过拐点,迎来了快速的爆发期。
那么,新能源乘用车的拐点是否能在商用车市场复制呢?答案是肯定的,并且目前来看,这一过程会更加迅猛。
首先,商用车市场的扩张并非像乘用车一样,面向的是个人用户,更多是针对物流公司和规模化车队,因此新能源商用车一旦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安全性得到验证,叠加商用车作为生产物资这一重要推动力,很快就会对燃油车形成批量化替代。这一点与乘用车逐步渗透的过程大不相同。
据罗兰贝格预测,采用充电补能的纯电动轻卡车型预计在2025—2029年间与传统燃油车型TCO打平,尤其是商超配送(路线较固定且运营效率较高)等短途领域,TCO将率先与燃油车实现打平。而重卡与燃油车TCO打平时间预计将在2026—2034年。而经历过去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爆发,产业链上下游的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加快了上述成本打平时间节点的到来。
其次,借助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技术及供应链的积累,新能源商用车当前能够最大程度借助新能源乘用车带来的产业链规模化和持续迭代,推动其制造成本快速降低。这种指数级降本同样加速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变革和拐点来临。
最后,我们还要看到,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已较大范围开启城市内自动驾驶技术上车,目前来看,用户评价及使用体验均得到良好反馈,这种提升通勤效率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新能源商用车。
业内人士判断,新能源商用车当前最合适的恰好是干线物流或城配物流,因为这一领域更讲究线性规划的效率,规划路线是端到端、点对点,从物流中心到货运中心,包括换电、自动驾驶等都更容易在技术层面进行广泛应用,因此更容易成为很好的试验入口,也因此就会被更多客户尝试接受,可以预见,新能源商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将变成该技术的重要“试验田”,一旦能解决效率提升的问题,很快将出现物流公司蜂拥替换的节奏。
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爆发将更猛烈
行业专家认为,当下全球新能源商用车正在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模式驱动阶段,即通过能源生态、物流生态布局解决车队运营痛点,以模式创新带动销售;第二阶段为技术驱动阶段,即通过纯电技术持续突破,实现高效、节能、长续航,在城配场景进行突破;第三阶段为技术+模式双驱动阶段,即通过技术创新(能源)与模式创新(TaaS服务)的逐步完善,实现长途运输场景的突破。
对于中国市场,产业变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当下玩家呈现出传统玩家和新势力集团两大阵营,尤其是围绕新能源商用卡车赛道,一边是吉利、五菱为代表的商用车老玩家,尝试融合新技术逐步过度到新能源商用车时代,另一边则是前晨、DeepWay等融合了资本、技术与创新运营方式的新势力玩家。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针对新能源商用车实现技术突破和行业新模式探索的同时,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正迎来价值链重塑、竞争格局颠覆以及生态体系构建的全方位变革。据罗兰贝格预测,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将在三年内达到15%,若以更激进的视角来看,在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刺激下,未来三年渗透率超过20%也并非不可能实现。
此外,商用车虽然市场容量台数比乘用车低,但是这个行业提高经济效率以及减少碳排放的作用更大,以及变换的速度可能会更快,这会有一波比乘用车更迅猛的戴维斯双击,同时商用车的场景是特别能够提供技术自动驾驶相关应用的试验田和标准化。所以蕴含着有估值重构和产品蜕变的大机会。
图片来自罗兰贝格《2023全球商用车关键趋势白皮书》
随着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逐步退出,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在世界经济逐步恢复的脚步当中,新能源商用车为用户提供的降本增效需求、用车风险降低、资产负担减轻等一系列优势,将吹响产业爆发的号角,让这场变革来的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