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千乘资本对外宣布,完成对江门市和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和创新材)千万元级天使轮投资,源来资本跟投。
和创新材成立于2022年,主营业务是硅碳负极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表示,和创新材团队在硅碳负极领域研究时间长、积累经验深厚,拥有众多硅碳负极中的“黑科技”,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团队,希望与和创新材一同助力锂电产业提速增效。
电池技术的又一创新:从石墨到硅基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020年,特斯拉发布的4680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材料,再加上全极耳和干电池技术,官方宣称新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300Wh/kg。
如何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以达到更高的效率、更长的使用寿命,一直是锂电产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刻苦攻坚的方向。
过去几年,锂离子电池的进步发展,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依靠在电池结构、电解液、隔膜等方面的突破改进,试图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其中,正负极材料的改进也是整个产业重点突破的方向。
伴随着正极材料的快速迭代发展,目前正极材料已经有大量选择,包括钴酸锂、镍钴锰、磷酸铁锂等,但在负极材料领域最主流的只有石墨。数据显示,包括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在2021年占据了所有负极材料出货量的98%。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石墨负极能量密度只有372mAh/g,已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①的天花板,负极材料的更新换代已迫在眉睫。
在众多的新材料中,科学家们发现,纯硅是能替代传统石墨的优质材料。纯硅负极材料的理论能量密度可达4200mAh/g,相当于石墨负极理论极限的11倍多。由于硅基负极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能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再加上其低温性能极其优越,这些恰好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级电子产品、储能电池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
千乘资本投资副总裁胡真瀚表示,针对硅碳复合材料技术路线,业界一直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市场已较为明晰,各类硅碳复合材料的量产工艺及设备尚未稳定下来,这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曲线超车的潜在机会。在锂电池主要材料领域,比如三元与高镍低钴、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铁锂、锂电三元正极与层状氧化物等,这些新旧材料之间存在高度的技术交叉性。各家厂商已经在上述领域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发和量产经验,同时,这些材料的客户基础也呈现出趋同的趋势。由于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在这些领域中的人才和资金方面的积累远远超越了初创公司。因此,初创公司在这种背景下的机会相对有限。
胡真瀚指出,相比之下,硅基负极材料的机理、工艺等与石墨材料厂商的差异较大,团队所需的核心能力也与石墨材料厂商有着显著的差异。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中,硅基负极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广泛商业化使用的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市场迈入“快车道”
随着特斯拉4680电池的推出和量产应用,在头部电池厂的推动下,将带动主辅材向高能量、高倍率的方向加速升级。行业人士指出,无论从适配程度、能量密度提升角度而言,“高镍+高硅”将是最适合搭配4680电池的方案。因此,随着主流电池厂纷纷跟进量产,下游动力电池行业对于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需求的持续增加,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将快速增长。
根据东方证券《硅基负极:新一代锂电材料,市场化进程加速》报告中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出货量有望达到14.9万吨,渗透率将达到5.4%。据统计,2021年中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仅为1.1万吨,负极渗透率仅为1.4%,提升空间巨大,硅基负极市场由此迈入“快车道”指日可待,。
目前,硅基负极的主要路线氛围硅碳复合材料和硅氧复合材料。硅碳负极是以碳作为分散机体,硅作为活性物质的复合材料;硅氧负极是指在电池负极增加了纳米级硅氧化合物。和创新材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销售硅碳负极产品,其创始管理团队在硅碳负极材料研发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对生产工艺、材料机理的掌握程度深厚,拥有众多硅碳负极中的“黑科技”。
千乘资本投资团队指出,和创新材作为创业团队,不仅拥有该领域技术领先的团队,同时在产业化经验积累方面远超同业,可以轻装上阵,不断迭代新产品,相信在硅碳负极材料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路途上,和创新材能为锂电产业的提速增效创造更多的价值。
释义:
①比容量:比容量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比容量,即单位质量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另一种是体积比容量,即单位体积的电池或活性物质所能放出的电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