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于退化或过度使用关节等因素诱发的炎症性疾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已有超过5亿的骨关节炎患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骨关节炎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
骨关节炎三大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骨科专家组副组长裴福兴教授指出骨关节炎有“三高”,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高达46.3%,60岁以上的高达62%,骨关节炎的致残率高达53%,医疗费用高。
女性随年龄增长,雌激素衰退,易患骨质疏松症从而导致关节软骨塌陷,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关节炎。如果骨关节炎没有及时、规范地诊治,最终结局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医疗费用高昂。
骨关节疼痛需及时就医,尽早规范地进行疾病全程管理
当前,骨关节炎就诊率不足50%,很多患者都是等到疼痛严重或致残、甚至失能才来就医。门诊中很多患者都是疼得难以忍受了才来看病,往往都是关节炎进展到Ⅲ期、Ⅳ期需要手术干预阶段。当出现关节疼痛、髋和膝关节绞锁受限、晨起时或较长时间未活动后关节僵硬的症状、以及关节局部肿胀有压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骨关节炎是一个由炎症和免疫共同参与的慢性疾病。关节软骨的损伤,以及由此产生的炎症持续存在,可能将带来关节功能障碍、畸形、心血管和死亡风险增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骨关节炎的诊治,不能只关注疼痛,更应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疾病的进展和复发角度出发,谨遵医嘱进行全程规范的治疗,做好软骨保护和持续抗炎,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
多措并举 开展骨关节防治行动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裴福兴教授建议提高全民骨关节炎防治意识,加强患者的依从性,需要人民大众、医疗机构和政府共同承担起推进骨关节炎防治的重任,将骨关节炎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中长期规划,构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循序渐进的全病程管理体系。更要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开展骨关节炎防治行动,比如:
(1)开展多种形式的骨关节炎防治宣传教育。
积极引导大众树立主动关注骨关节健康及骨关节炎防治的理念、提高公众对骨关节炎防治的认知度、强化骨关节炎患者积极参与防治行动中,早诊早治、防治伤残、减少失能,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预防骨关节炎的社会氛围。
(2)加强骨关节炎防治专病建设。
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骨科专科医院或三级中医院、康复医院设立骨关节炎专病门诊,方便骨关节炎患者就医。增强医务人员对骨关节炎专病防治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
(3)积极推进骨关节炎治疗的综合方案。
积极开展骨关节炎不同阶段的心理、饮食、运动、药物、手术、康复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失去生活能力或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4)构建骨关节炎防治体系
在各省、市或地市建立多医院、多学科和多专业联合的骨关节炎防治集约化管理体系,本着“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预防为主”的原则。
骨关节炎虽然是致残性疾病,但只要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早诊断、早治疗,该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所以我们应当从骨关节炎的早期就开始关注疾病的规范诊治,尽量延缓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