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纽约时报》曾以“中国的汽车正席卷全球”(China Is Flooding the World With Cars)的表达形容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速度。凭借在汽车领域的规模优势、政策优势和极具成本效益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国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去年全年出口量为311.1万辆;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市场占有率)为29.8%,去年渗透率为25.6%,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其中,汽车产业出口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出口总数338.8万辆,同比增长6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2.5万辆,同比增长超110%。扬帆出海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预计,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有望突破450万辆,同比增长45%以上。
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整车产销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也让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和企业获益。但在出海过程中,这些希望在海外打开市场的企业也正遭遇诸多挑战。
抛开整车出口运力资源不足、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不足等难题外,摆在出海车企面前的首要挑战是市场准入问题。以欧盟e-mark认证为例,这是出口到欧盟的车辆获得市场准入认证,是欧盟委员会依据EEC/EC Directive欧盟指令强制成员国使用的机动车整车、安全零部件及系统的认证。只有产品通过相关检验才能使用e-mark证书,继而进入欧盟本土市场。
除此之外,常见的汽车整车出口认证还有美国DOT认证、澳大利亚的ADR认证、巴西的LCVM认证等等。这些国际市场的准入标准与国内认证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使出海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以满足各国不同的准入标准,并获得所需的认证证书。这个过程不仅效率低,还可能由于缺乏权威机构的认可和审核,企业无法确保其产品能完全符合当地市场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效率。
作为由权威央企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新锐能源数字化企业能链联手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检能链此前推出的出海产品型式试验和认证服务,覆盖储能、充电桩、整车及零部件等汽车全产业链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具备“权威央企背书”“多国认证覆盖”“认证周期短”三大显著优势,对于积极寻求出海的汽车企业而言可谓是“及时雨”。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领域,中检能链推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出海型式认证服务,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能为国内车企提供满足全球主流国家市场准入要求的型式认证服务。
此外,中检能链还提供涵盖储能系统及主要部件的产品测试认证及并网测试的储能产品检测认证服务,和已覆盖“国标、欧标、美标、日标”全球四大充电桩接口标准的充电桩检测认证服务,从而构建起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快速便捷一站式的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
依托于中国中检覆盖全球的500+实验室检测资源及与22家海外认证机构实现证书互认机制的服务网络,中检能链目前已构建起覆盖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拥有权威第三方机构背书、快速便捷一站式的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实现“一次测试、多国认可”,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助力企业快速拓展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