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买一赠一的咖啡,穿梭在服装市场各大折扣店;去二手市场淘199的旧冰箱,去拼多多捡3.9一个的手机壳;一天三顿美团拼好饭,“哪有羊毛哪里薅”…
类似的现象在过去一年变得常见,曾经“大手大脚花钱”的年轻一代开始追求高性价比,在消费上渐趋理性。
而当Z世代开始占据消费群体的半壁江山,“变着法儿省钱”的消费行为也让不少商家直呼“这届年轻消费者真难带”,其“花式搞钱”的生活态度更让上一辈自叹不如。
那么,在“理性消费”的背后,年轻人究竟是如何实现生活中高性价比“返璞归真”的?他们真正在意的又是什么呢?
“剁手”只为“对”的产品和服务
据公开数据,中国Z世代现已达1.8亿人群规模,其整体消费规模达4.94万亿。更有人称,中国的95后可谓是全世界最富足的一代。为此,不少国际奢侈品牌早早地就将目标受众定在了中国的年轻一代。
早几年也确实如此……年轻人崇尚着奢牌logo,为此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兴起了一众奢牌二手门店,而部分95后更对不同生活场景的各大品牌如数家珍。
然而后疫情时代里,年轻人们的消费观似乎经过了一次洗礼。新型社交平台Soul App发布的《2024社交趋势洞察报告》中揭示,年轻人不再单纯认为“贵的就是好”,也不再为了攀比消费,而是以更理性的思考直面自己的现实需求,“剁手”只为更“对”的产品和服务。
“体面式节俭”的生活方式盛行,并将当代年轻人的务实主义彰表现得淋漓尽致。年轻人开始在社交平台频繁地讨论“如何省钱”。
2023年,“Stooping”成为网络热词,它鼓励大家要善于发现身边被遗弃的闲置物品、循环善用。然后你可以看见年轻人们在闲鱼上挖掘二手好物,去市集里走访那些被时光封印的旧物件。
相似的案例还有海外一个名为“Too Good To Go(舍不得丢)”的手机app。其运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商家将剩余的食物以较低的价格售出,而埋单的人则是经济较为拮据、以大学生为首的年轻人。在环保的理念引导下,年轻人在这里买到了好吃的面包、寿司,甚至鲜花。
Soul的报告指出,年轻人甚至进行着各式“蹭老/蹭小”消费。譬如旅游的话,就报名老人的“夕阳红旅行团”,上兴趣班就去“老年大学”;无需忙碌于工作时就坚决不点外卖,回到大学饭堂,和年纪更轻的学生成为“饭搭子”。
由此看来,对生活的精打细算,并不意味着年轻人不消费,也不是要一刀切地为了省钱去降低生活品质。他们希望,在减少生活成本的同时,仍然过精彩生活。
是佛系懒系,更是脚踏实地
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这届年轻人既不“躺平”也不“打鸡血”奋进。他们乐此不疲地“整活”,让平常的日子更加热腾……但,这行动多少带了点“佛系、懒系”的味道。
2022年,那些每日都在直播间准点打卡的“刘耕宏女孩”开始从健身内卷中悄然离去,回归轻松的慢生活,开启了懒系养生。
Soul App发现,不少年轻人正寻求“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养最健康的身体”,倾向以低成本乃至零成本的养生方式。其数据指出,有36.1%的年轻人尝试“泡脚、早睡早起等养生方式”,养身按摩(24.4%)、八段锦等适当运动(13.4%),此外,购买保健产品(11.9%)也是大家为健康付出的努力。
“既懒又佛”的现象还有年轻人去寺庙做义工和到养老院租房……
2023年,中国的寺庙就快被年轻人挤爆了。比起上学上班,他们虔诚地在佛祖面前上香。其中更有一小部分的年轻人选择“上山”做义工。他们争着和法师做同事,逃离世俗的烦恼,去寺庙里感受禅意vibe。
此外,更有年轻人默默地搬进了养老院。据了解,有些陪伴型的养老项目,欢迎年轻人每个月只需要交几百块的管理费,为老人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陪伴服务,就可以入驻养老机构的免费标间。
而老人所需的服务包括:一起唠嗑、智慧型手机使用教学、陪打太极打麻将;至于年轻人也从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变成了老人们这般“早睡早起”的健康作息。这样的跨世代社交,让年轻人变得愈发养生之外,他们更从老人们间学习着应对生活问题的智慧,变得更积极与开朗。
Soul的报告中引用了人类学家项飙所提出的“附近的消失”。该理论描述的是现代社会的一个趋势:人越来越原子化,近距离的人与人交往,如社区、社群等的微观层面关系的消减。但Soul也指出,“附近”其实是无比重要的,它是重新建立对生活可控感的抓手,是可以喘息的空间,是构建自我坐标的那个锚。
由此可见,无论是去寺庙做义工,又或者是搬进养老院,年轻人在变与不变之中,正在努力寻找的其实就是自己的“锚”,并希望通过社交构建着属于自己的“附近”。
年轻人追寻着高性价比的“返璞归真”,逐渐摈弃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功利与虚无缥缈的精致主义。当浮华退散,不妨慢下来、静下来,品味生活的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