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的李亦侬至今记得 2020 年那个焦灼的夏天。经营的餐馆生意不好,每天睁眼就亏 1000 块,转让不出去,每月还要净付七八千房租;儿子不到一岁,还是过敏体质,只能喝昂贵的氨基酸奶粉,最潦倒的时候,李亦侬连下一罐的奶粉钱都发愁。
怎么办呢?他几乎快崩溃了。后来的李亦侬说,如果不是今日头条,他很难这么快振作。没有其它收入的两个月,他靠每周从账号里提 1000 块稿费给儿子买奶粉。
也正是这笔钱的鼓励,他与食物和解——对美食的追求让他陷入困顿,也让他重生。在网络上,李亦侬叫“八个碗”。他的文字里不仅有一日三餐,也有绝处逢生后的人生况味。
“炒菜要眼疾手快,可也要学会等。”李亦侬已经从自己的经历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孩子奶粉要吃完了“
李亦侬不是科班出身。在他出生、长大的河北沧州农村,做厨师是念不上大学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李亦侬成绩不错,顺利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又到了北京工作。
他记得,那时公司老板和很多同事都是四川人,下班后在宿舍,大家会一起做菜。李亦侬第一次吃到了正宗的尖椒肉丝,先在锅里放一点油,再用青椒和干贝将辣味呛出来,最后才是把肉丝加进去。
“我以前从没想过辣味可以这么冲,这完全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李亦侬喜欢烹饪,这是初一就养成的爱好。父母种地,农忙时根本没空管他,每天放学后,李亦侬都要给家人做饭。时间长了就研究怎么做更好吃,等到了高中住校,父亲甚至都盼着他放寒暑假,因为“儿子回来能改善伙食”。
父亲年轻时爱折腾,卖农药、养鸡,还开过一两年饭馆。李亦侬当时不知道是受父亲的影响,直到自己开餐厅才发现,梦想早就埋下了种子。“农村条件艰苦,一个村只有一个饭店,上学放学路过,闻见油烟机抽出来的鱼香肉丝的味道都觉得特别幸福。”
开餐厅的想法是 2017 年萌生的。当时李亦侬刚结婚,妻子告诉他最近有个流行的 app 叫今日头条,李亦侬在上面关注了好几个美食博主。2018 年,李亦侬所在的新能源行业面临政策调整,中小型企业项目腰斩,薪水大幅下降,有时两三个月才发一次工资。李亦侬决定出来创业,做一家自己的餐厅,同时效仿网上的美食博主,做视频自媒体。
他去新东方烹饪学校进修了一个月,接着就在石家庄租了个一百多平的门面。他想要做的不是市面上已有的流行菜,而是自己研发的融合菜,还特地找在景德镇做陶艺创作的同学设计了餐具,准备大干一场。可惜,当时的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说高档不够高档,说只想吃碗面填饱肚子又会觉得太贵,最后不伦不类,上不去,下不来。”2019年5月1日饭店开业,恰逢妻子怀孕,人手不够,为了照顾她,餐厅时开时关,七八月生意好了一阵,到十一月突然整条街都不景气了。“人均 100 块的餐厅,在石家庄还是偏贵。”不久后疫情来袭,餐厅彻底陷入停滞。2020 年五月,李亦侬的创业宣告失败。
图注:李亦侬曾经创业的餐厅
背着几十万债务,李亦侬陷入了人生危机,有时候他甚至在想:“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创业呢?”有一两个月,他憎恨厨房,讨厌做饭,连最擅长的鸡肉都做得又柴又苦。“这道菜明明已经做出肌肉记忆了,可炒出来就是不对。可能你在生食物的气,它也在生你的气。”
李亦侬看不到出路,31 岁这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真实的贫穷的恐惧:孩子奶粉要吃完了,然后呢?
“大不了从头再来“
李亦侬决定重新尝试做自媒体。他调整了策略,不再做视频美食博主,改写文章,谈论自己的烹饪经验和了解的美食文化。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李亦侬一直擅长写作,甚至还与网文网站签过约。对他来说,阅读和更新文字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只需要利用碎片时间,一两个小时便能完成一篇。而且研究烹饪这么多年,他早就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很多时候烹饪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决定,这会儿是不是要放醋、盐是不是放早了,如果没有理论基础,烹饪时很容易手忙脚乱。”李亦侬发现,其它博主多是从实践出发教具体的步骤,但假如粉丝不知道不同食物和调料的属性、不知道食物背后的机理,那就很难举一反三。李亦侬决定另辟蹊径,少谈具体方法,多谈心得体会。
图注:他自创的“蒜泥肘子肉”
他讲增香去腥的窍门,讲油温控制的秘诀,讲做菜入味“收汁”的原理,讲酸碱平衡的要义。结合新东方师傅传授的经验,李亦侬亦总结出了诸多哲理性的思考:要想炒菜好吃,味道得先请后等;与其相信自己过往的经验,不如相信自己当下的味觉;一个好厨师,要有耐心,但不能墨迹,手脚麻利,但不能心急气躁。
李亦侬跟别人美食博主的风格方式不同,很快在今日头条上火了,有一篇谈论酱油历史的短文,阅读量冲到了四百多万。常有粉丝留言,说他分享的知识实用、细腻,表达又一丝不苟,甚至很多人呼吁他出书,做“作家里最好的厨子,厨子里最好的作家”。
图注:@八个碗 在简介上写着:左手勺,右手笔
写作带来的快乐、收益,粉丝及时的鼓励,都让李亦侬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温暖。“其实没有一个瞬间,让我觉得一抬头重见光明了,可当我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那种颓废、压抑的状态也就被踢走了。”
李亦侬终于赚到了钱。那时,每周从头条账户里提一千块钱,解决了孩子没奶粉的燃眉之急,也让李亦侬重振了生活的信心。妻子告诉他,欠债没什么,我们不是做了坏事,只是创业失败了而已。李亦侬也终于醒悟过来,这不是人生的污点,三十多岁,还可以从头再来。
“食物就是生活的本质“
2021 年 3 月,李亦侬重新入职原来的公司,做回了工程师,只是厨子这个身份一直保留了下来。做其他事情时,他总感觉还有个脑子在想如何写文章。
他有时会设想自己是一只炒锅,想象它看到鸡肉、鱼、葱花的场景,看到一道美食,他也会想它 2000 年前的样子。“食物和古建筑不同,故宫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但食物会经历低谷、高潮,它坚持走到你面前的时候,其实已经与你的时代连接在一起。”
李亦侬和食物“握手言和”了,虽然没能靠开饭店挣钱,但食物以另一种形式回报着他。精神层面的交流多了,李亦侬常觉得食物成了他的老师。
“你品尝它的时候,它其实在讲自己的故事,就看你能不能听懂。” 李亦侬的工作需要到处出差,以前他当作负担,现在却当成探索当地美食的旅程。第一次在厦门喝到花生汤,他惊讶于花生可以这么熬,第一次在大理吃白灼菜心,他又对南北方菜心的不同品种产生了好奇。“主要是心境不一样了。”
图注:为家人做菜是他最开心的事
现在的李亦侬在头条上有 15 万粉丝,也成为了头条的首发创作者,他享受这个身份。以前他总以为成了大博主,会有 “暴发户一样的兴奋感”,可当粉丝真的越来越多,他却觉得越来越平静。“就像爬山一样,你以为爬到山顶就会‘一览众山小’,但其实体会都在过程中,每走一步会有一些小的快乐,真爬到了山顶,未必会觉得有什么。”
他的生活回到了正轨,每次妻子、儿子在沙发上看电视,李亦侬做完饭叫他们上桌时,都能感觉到一种本该有的、也必须有的、平凡的幸福。“我有时候觉得食物就是生活的本质,虽然不是全部,但正如我们挂在嘴边的话:我这么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口吃的吗?”
在文章中,李亦侬将味道从出现到攀升、再到下降消失的过程比做食物的“生命轨迹”。“它与人生多有相似。升至顶峰时,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那个状态尽可能停留,但这样往往会因为外界的诱惑、初心的丢失、盲目的自信直线坠入深渊。”
最活跃也最危险,李亦侬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借烹饪的方法,他说:“味道密度多大的食材,也提供不了太长的后援支持。所以要趁着最巅峰的状态去调味,然后融合再入味儿,才能留下更多的味道。”
左手勺,右手笔,他会一直掌勺,也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