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拥有广袤的管辖海域和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大国变强是几代人赓续的目标。 随着新时代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交通强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船海科学技术,创新海洋工程装备,打造“国之重器”,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旗帜,享有极高的国际盛誉,被誉为“航海家的摇篮”,其前身为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拥有115年的深厚历史传承。大连海事大学二级教授,张洪朋长期耕耘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教学一线,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智能运维,是新时代中国高等航海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
心系国家 投身海洋
1996年,张洪朋考入大连海事大学,就读轮机工程专业,接受半军事化管理,在老一辈航海家们的传奇熏陶之下,赓续“挽救航权,振兴国运”使命,树立了献身航海、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
2005年,张洪朋博士毕业后,原南京军区某研究所为其开出了中校团级待遇,希望他能够入职服役该所。然而,长久以来那份已经流入血脉、刻入基因的对航海事业的热爱与担当,让他坚定地选择了留校,从此,他投身到了中国高等航海事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然成为航运大国、海洋大国,然而离世界航运强国、海洋强国仍然有一定差距。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张洪朋清楚地意识到,脱离实际的科研,就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无法支撑国家发展,也无法推动行业进步。要把科研做实做强,必须深入一线,到船上去、到海上去。2006年,他的孩子刚出生,还未满月,他毅然选择离开舒适的办公室,离开了温暖的家,成为了我国航运业史上的第一个“博士轮机员”。
远洋船舶上的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有一次主机废气锅炉燃油系统突发故障,锅炉表面温度60℃以上,张洪朋毫不犹豫走进机舱,忍受了整整两天的高温炙烤,最终将锅炉燃油系统恢复正常,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还有一次,船舶航行至赤道附近遭遇强热带风暴,作为值班轮机员要时刻关注机舱设备的运行状态,而机舱里已站不住人,他将自己绑在值班室座椅上,完成了极端天气下船舶机舱设备的运行监控,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锻炼了坚强的品质。
船舶作为移动的国土,体现的是国家的实力。张洪朋始终坚信,发展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船海装备才是建设航运强国与海洋强国的不二选择。下船返校后,他投身科研一线,面向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领域重大需求,聚焦前沿问题,深耕理论创新,注重成果转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军委某部项目、交通运输部及省市重点项目在内的纵向科研课题等15项。他带领团队历经18年,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自主创新和攻关,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船海工程装备磨损状态电磁监测关键技术,发明了金属磨粒高灵敏电磁检测传感器,攻克了磨损颗粒检测灵敏度差的瓶颈,研发出与船海工程装备配套的磨损状态电磁检测装置,显著提升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磨损的早期监测与识别能力。
为了更好地做好科学研究,服务航运发展,张洪朋多次出国访学。访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时常会为了验证一个好想法和思路,实验至凌晨4、5点,生怕有未尽之处。回国后,他积极将所学与船海装备发展相结合,开创了基于油液检测的船海装备智能运维体系,解决了传统方式设备复杂、时效性差等行业难题。
现如今,张洪朋已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际专利2项、PCT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3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2项。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江苏省“双创人才”等。
20余年栉风沐雨、20余年守正创新,张洪朋深耕基于油液监测技术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运维体系,有效解决了行业难题,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健康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智能运维提供了高新技术支持,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于船舶、海洋工程平台,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立德树人 孕桃育李
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科研人员,张洪朋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亦身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自2005年留校任教以来,他坚持担任轮机本科班班主任,只有融入学生当中,知学生之所想,晓学生之所需,才能解学生之所惑,释学生之所疑。
张洪朋从生活琐事,到生涯规划;从课业难题,到创新启蒙;从身心健康,到品行塑造等等,只要是学生的事,他都桩桩放心头、件件有回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培养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丰富学识的新时代航海人,是张洪朋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为此,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践,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职业素养;他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赛事比拼中拓宽视野,发散思维,寻找方向;他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在学术交流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文化自信。
在航海类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为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实践渠道,他先后牵头组建了6个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其中“大连海事大学与中船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入选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他积极探索轮机工程专业的“四金一化”建设,参与完成了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第五轮评估工作,助力轮机工程专业通过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的认证;他主讲的《轮机概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船舶辅机》、《轮机概论》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他还主编了《轮机英语》等本科生教材3部,并将3D打印技术引入了实践教学,制作演示教具15套。
教育大计,任重道远。从教20多年来,张洪朋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荣获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洪朋教授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现已毕业3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4人,现已毕业38人。他们均学有所成,筑梦深蓝,服务国家。他也先后被评为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与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教学名师、首届“大连海事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终身荣誉奖章”、荣获学校第二十九届木兰“奖教金”、以及交通运输部第八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
除了学校的教研工作外,张洪朋还担任辽宁省船海工程装备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航海学会水运安全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行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并且担任《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船舶工程》《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编委,致力于为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做贡献。
未来船舶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智能化与绿色化,为此,张洪朋将依托学校最新下水的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开展智能与绿色船舶动力系统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多信息融合,多维度评估,多场景应用的新一代智能油液电磁检测系统”关键技术,针对新一代船舶动力系统多维度状态信息获取困难、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准确率低、运维水平和时效性差等技术难题,建立“全面、精准、高效”的健康监测与智能运维体系。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促进我国船舶工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智能与绿色船舶动力系统“全面监测、精准评估、高效运维”,提升我国高端装备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兴华时有凌云志,报国常怀赤子心。20余年来,张洪朋在科研上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坚守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20余年来,张洪朋在教育上矢志不渝,潜心耕耘,坚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面向未来,他将不遗余力,脚踏实地,为发展安全可靠的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建设“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和“交通强国”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毕生力量。(文/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