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视联网技术在交通监管、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家庭安防、智慧社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业内专家预期的“万亿级规模市场”正在徐徐展现,视联网业务成为运营商扩展新增市场的新蓝海。在视联网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市场集中度情况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谁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突出重围,占据领先地位?
三大运营商纷纷入局 市场格局初具形态
2021年11月,中国电信率先发布第五张基础网络设施——“天翼视联网”,进行前瞻性布局,揭开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入局“视联网”的序幕。2024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视联网平台相继发布,三大运营商的“视联网市场争夺战”正式打响。
业内普遍认为,视联网是运营商视频业务的第二发展曲线,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全新的业务增长点。那么,三大运营商“视联网”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抢先布局的中国电信优势明显,截至目前,天翼视联网用户规模超1亿,接入设备超7000万,用户规模在三大运营商中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中国电信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6.4%,视联网业务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移动和联通的视联网成绩如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8月,中国移动实现超9200万个视频摄像头云端互联,服务超9400万个家庭用户和1000万个政府企业客户,与电信的用户规模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中国联通视联网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未公布相关数据。
从三大运营商的用户规模来看,运营商体系中的视联网市场格局已经初具形态。
视联网业务继续加码 创新技术成为“杀手锏”
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与视联网的深度融合,为视联网的应用创新与业务加速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创新技术应用成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杀手锏”。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视联网技术发展不断加码。
据了解,中国电信天翼视联网依托云智超一体的天翼云大底座,构建“1+31+X+N”大型分布式平台体系架构,实现“一朵云、一张网、一个平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和技术领先的视频综合服务网络。
面向超亿级设备接入、千万级并发的超大规模的场景,中国电信针对传统视频监控平台存在的单平台容量小、容灾及扩容能力弱、摄像机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围绕云化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并取得了系列突破:率先提出并实现超大规模视联网分布式平台架构,引领云化技术在视联网的应用;软件定义云化AI摄像机技术,满足不同场景对终端功能的差异化需求,引领终端创新发展:率先将复合目标检测技术引入到跨模态特征向量检索,构建高效、精准、灵活的智能搜图能力。
入局较晚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透露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成果。在发布视联网平台的同时,中国移动同步发布了视频加速网和视频大模型,在数据传输效率与大模型适配服务上取得突破。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联通视联网在技术能力方面暂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但据称,其视联网业务不仅支持多终端视频采集,还聚集了“端边云网算”能力和元景AI大模型能力,构建了集中开放平台AI-SP。
而在视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建设方面,两者暂未展示出相关成果。
视联网市场竞争白热化 细分市场存在机遇
MarketsandMarkets研究显示,以视频监控领域为代表的视联网全球市场规模到2027年将达7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022~2027)为9.4%,发展前景广阔。
但是,明显可以看到,在视联网领域,三大运营商业务类型、应用场景、客户群体其实是高度类似的,这个时候,如何通过布局细分市场吸引更多用户,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项考验。
中国电信创新开展“一行一网”建设,聚焦市场监管、教育、卫健、民政、应急、住建、文旅、水利、环保等9类重点行业领域,打造明厨亮灶、平安慧眼、天翼应急、智慧商企、防溺水、消防预警等一系列行业专属应用。
据透露,中国电信“一行一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明厨亮灶”已落地31省,服务餐饮商户超100万;“平安慧眼”接入设备超过500万,智慧派出所平台覆盖31省近4000所;防溺水摄像头已覆盖14省,接入设备超过14万,“消防预警系统”落地10省,用户规模可观。
对比来看,中国移动视联网面向家庭客户、中小企业、行业客户、政府客户提出“易”、“云”、“智”、“融”四大系列产品应用;中国联通处于视联网业务发布初期,其在文旅、家庭、商铺、车联网等领域推出一系列产品和应用。从现有公开资料来看,两者均未明确提到“一行一网”建设的相关进展,在行业细分市场布局上还有所欠缺。
对于具有云网优势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视联网产业是一片新的价值蓝海,在这个新赛道上,运营商需要积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拓展应用边界,加速推动应用场景落地。
整体来看,中国电信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和细分的行业应用,具备领先的市场洞察能力,这也将助力其在视联网业务发展中抢占先机,为进一步加速视联网应用更新迭代、拓展未来市场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