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五丰(600975.SH)发布2024年三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2.71亿元,归母净利润122.89万元,单3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猪周期拐点已至 业绩重回盈利区间
今年一季度,猪价持续磨底,给整个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不小挑战。进入二季度以来,猪周期回暖信号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5月中旬开始,猪肉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涨势延续至今。据Mysteel农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9.37元/公斤,环比上涨18.42%,同比上涨21.54%。
随着阶段性供应压力的逐渐缓解,以及去年产能去化的效果开始显现,后续生猪供给将逐月减少,而需求将随着季节变化逐月增加。2024年下半年,猪价已逐步进入新的上涨周期,考虑到前期产能去化充分带动猪价反转和补栏进度有限延长景气周期长度情况下,行业盈利空间可观。
猪周期上行趋势逐渐明朗,在新五丰大力实施降本增效的加持下,公司报告期内业绩扭亏为盈。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52.71亿元,同比增长36.05%,归母利润122.89万元,其中单3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8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24年半年度的76.32%下降至三季报的74.33%,下降1.99%。剔除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影响后,三季度末的实际资产负债率约为55.68%。
持续降本增效 出栏增速位列同行业上市公司第二
生猪行业具有强周期属性。近年来,新五丰致力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猪养殖,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有序发展高质量生猪产能,在猪价低位运行期间,布局科学提质以平抑低迷行情对业绩的影响,同时也为迎接新的周期拐点蓄力。
据了解,新五丰今年以来聚焦“降成本、提性能、防疫病”,持续推进养殖成本管控体系优化,主要从管理、育种、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改善,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团队建设与绩效考核、利用技采联动与集采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实施品种更新策略以及实现满产满配等措施,显著提升了生产性能和生产效率。目前,新五丰母猪场满产率提升10%以上、仔猪出栏成本较年初下降了20%以上、肥猪增重成本较年初下降了10%以上。
此外,新五丰充分发挥技采联动和集采优势,精准掌握采购节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今年,不仅通过限价和对比实验的方式,降低猪精和实验室试剂的采购成本,还调整采购模式,压缩药品疫苗成本,今年降幅达40%。同时,创造性地对功能性添加剂进行第三方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系行业内首例。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新五丰生猪业务依旧稳定发展。据新五丰同步披露的2024年1-9月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司前三季度生猪生产量310.73万头,同比增长49.44%,在行业上市公司中位列增速第二。在猪拐点到来后,前期降本增效的科学布局将成为新五丰坚实的跳板,为其争取到更大的盈利空间。
产业协同发展 构建全产业链
在持续布局高质量产能之余,新五丰打造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生猪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这离不开新五丰不断深化与旗下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降本增收。
2024前三季度,饲料生产方面,新五丰饲料生产量59.82万吨,同比增加40.97%。饲料自给自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降低饲料代加工成本。自产饲料还能就近匹配自家猪场的饲料需求,及时调整产量,降低生产运输成本。7月,新五丰旗下子公司天心种业拟投资2.79亿元建设“郴州天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猪料新质工厂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弥补养殖端饲料缺口。
种猪繁育方面,旗下天心种业不断增强新五丰在育种环节的综合竞争力。天心种业专业从事生猪育种及种猪生产,并购天心种业后,使公司在育种技术的提升、饲养效率的提高、生猪性能的改良、种猪猪源的保障、生猪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均得以优化。
公司产业链的壮大得益于近年来新五丰连续的资本运作。继2021年,新五丰向大股东现代农业集团,及其余三家湖南国企定增募集资金10.30亿元后;2022年,新五丰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了对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等11家养殖公司股权的并购重组。2023年,新五丰又由通过询价发行方式成功募集资金15.51亿元。其中,2021年融资增强了国有持股比例同时,实现了包括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实现锁价发行、首次以租赁猪场模式进行行业融资等多项创新;2022年-2023年的并购重组和配套融资,更是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的一次经典实践,打造了农业养殖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之最、募资配套资金规模之最,为湖南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新五丰注重提高新质生产力、延长强化全生产链,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抑风险能力,为新一轮猪周期不断积蓄能量。从三季度的盈利来看,新五丰即将穿越猪周期的寒冬,在行业机遇中顺势而飞。未来,新五丰还将继续聚焦价值创造谋发展,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和资源,以人民健康福祉和市场供应需求为导向,实现营收规模加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