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电池技术已然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应用的核心部件,恰似行业发展的 “动力源泉”,而隔膜作为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更被视作 “源泉的控制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恩捷股份凭借卓越实力,成为锂电池隔膜领域龙头,为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在锂电池产业链体系内,隔膜堪称技术门槛最高的核心内层部件,也是四大关键材料中最晚实现国产化的产品。长期以来,其核心技术与生产制造被日韩、欧美企业主导,成为制约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的 “卡脖子” 难题。
如今,中国锂电池隔膜产业正大步迈向高端化、集群化与国际化新征程。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背后,凝聚着中国企业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突破精神。
自1991年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锂电池,掀起消费电子电池变革浪潮后的近20年间,隔膜技术始终处于严密的技术封锁状态。2010年以前,全球超90%的隔膜市场份额被日、美、韩三国企业主导。但转折点出现在2010年,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中国锂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契机,隔膜技术也随之实现重大突破。
当下,中国锂电池隔膜产量持续攀升。根据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隔膜出货量达227.5亿平方米,占据全球79.4%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愈发凸显。在此过程中,恩捷股份功不可没,作为全球锂电池隔膜行业的龙头,其成功实现从干法/湿法隔膜到半固态、全
固态产品的技术进阶,为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技术路线层面分析,隔膜技术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二者因成孔工艺不同,制得的隔膜产品性能也存在显著差异。通常而言,湿法隔膜具备孔隙率高且均匀的特点,能有效提升离子导电性;其力学强度出色,可为电池提供良好的机械支撑;同时,厚度更薄的特性使其适用于对体积和重量要求严苛的电池应用场景。恩捷股份早在2010年便将湿法技术作为主攻方向,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攻坚克难,立志打破隔膜技术的 “卡脖子” 局面,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的隔膜技术体系。
截至2024年末,恩捷股份在锂电池隔膜领域已拥有482件现行有效专利授权,其中包含38件国际专利,形成了强大的技术领先优势。正如恩捷股份董事长李晓明所言,在新能源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恩捷股份将以创新为驱动,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充分展现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