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领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太,这位深耕中医药经皮给药领域的学者,就长期从事中药制药理论与制剂研究工作。他正以现代药剂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蓬勃发展。他在以脐部给药为代表的经穴给药机理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国际学术界关注。
扎根领域 矢志创新
张永太,作为一名在中医药经皮给药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他的求学之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贯穿中西的画卷,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青涩学子,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再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淬炼,每一步都镌刻着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2005年起,张永太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期间他又分别在复旦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学习和开展课题研究,吸收现代医药学前沿知识与先进技术,构筑了他坚实的中医药学术根基,也为传统药学注入了现代药剂学与纳米技术的基因。中西融汇的学习研究经历,为张永太在中药制剂领域坚持“守正创新”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启发。
“守正不是守旧,而是守住中医药的核心理论;创新不是颠覆,而是用现代技术激活传统智慧。”张永太如是说。在导师冯年平教授指导下,他聚焦于长期困扰中药经皮给药领域的“因经皮渗透(尤其经穴给药)机制不明而缺乏符合中药特征的经皮给药评价方法,阻碍制剂技术进步与剂型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攻关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创了整合“针刺”与“药物”效应的新型相转化微针脐部给药系统,显著提升了脐部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创建了中药皮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与技术平台,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张永太表示,他是基于“阐明机制、创新技术、开发产品”的总体思路,首先阐释中药经皮给药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经皮给药评价体系,并将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针等各种促渗新技术,以及水凝胶等新材料应用于中药新型经皮给药系统的构建以及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实现中药经皮给药的“可控”化、“精准”化,并形成示范效应,推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技术升级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在迄今为止的科研道路上,张永太负责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他的科研成果丰硕,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中药传统经皮给药理论的现代科学阐释及渗透机理的探索、新型经皮给药系统及评价方法的构建、外用中药新制剂的开发与新辅料的应用等。
张永太将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脐部给药经穴效应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以脐部给药为代表的经穴给药的穴区特异性代谢效应,揭示了脐部给药具有不同的生物药剂学特征,证实了脐部给药通过调控皮肤免疫与外泌体介导发挥综合效应。他建立了联合穴区效应的脐部给药评价体系,创建了整合“针刺”与“药物”作用的新型相转化微针脐部给药系统,为以脐部给药为代表的中药经穴给药制剂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药经皮给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现代科学的阐释,更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针对中药经皮给药领域长期欠缺主动靶向给药理论与制剂的问题,张永太提出了基于仿生策略的中药皮肤靶向给药设计理念,并首创将仿生纳米载体与中药多糖为基质的可溶性微针整合构建皮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他构建了以脂质纳米载体、金属有机框架、微针等高效经皮递送系统,为有毒中药的“减毒增效”应用和中药多成分/组分的经皮共递送提供了可行的手段。同时,他创建了以皮肤细胞模型、等渗微乳液皮肤微透析联合微粒荧光示踪技术结合的中药经皮渗透评价方法,发现皮肤活性对纳米载体的经皮渗透行为及药效有显著影响,发现微针脐部给药的“针”“药”协同效应。这一研究方向的开辟,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也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此外,张永太与团队将天然产物来源的辅料应用于中药外用制剂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如与企业联合开发了缓解痛经症状的本草暖宝宝等产品。中药经皮给药技术已在化妆品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相关技术被东方美创、深圳护家等公司应用于化妆品的开发。这些研究成果的转化,不仅推动了中药经皮给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更为中药经皮给药技术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岐黄妙术 泽被苍生
以脐部给药为代表的中药经穴给药技术与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尤其在儿科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脐部给药疗法具有坚实的临床基础,但因其科学内涵尚未完全揭示,导致无法指导脐部给药新型制剂的开发,而现有脐部给药制剂的评价基本依照现代经皮给药理论进行,无法体现脐部给药特色。张永太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更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提升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水平。张永太对于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共性问题的阐释,对于新型给药系统在中药经皮给药中的适用性探索,对于基于中药特色的中药经皮给药评价体系的构建,显著提升了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水平。他的研究成果,为解决中药经皮给药制剂领域长期存在的剂型落后、药物吸收差、剂量大等发展瓶颈开辟了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
其次,丰富了中药经皮给药领域的研究方向。张永太开发了中药皮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设计了穴位靶向递药的新型微针给药系统,为现代经皮给药领域研究提供了借鉴。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更为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最后,助推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张永太的研究成果现已得到国际关注,其中的研究方法和重要发现已被广泛引用和报道。他的研究,不仅提升了我国在经皮给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更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站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窗前,张永太的目光穿过玻璃,望向更远的疆域。他将秉持所立“承岐黄灵术,开本草新学”之团队精神,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开拓创新。围绕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在传承的基础上挖掘中药外用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内涵,创立中药与现代制药理论相结合的新的中药外用理论体系,开发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从理论、技术水平上提升外用中药制剂水平,为中药制剂领域的发展进步提供可参考的“样板”。在充分阐释中药外用制剂的科学内涵基础上,探索建立现代中药外用制剂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助力,推动以中药外用制剂为代表的中药产品向世界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永太在中医药经皮给药领域的探索之路,正是一条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道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展望未来,张永太也规划了新的研究方向:搭建穴位给药新型给药系统研发与评价平台,将穴位效应纳入产品设计与评价体系,推动中药经皮给药从经验用药向精准给药转型。
相信在张永太以及更多中医科研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经皮给药将持续创新发展,为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文/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