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卓驭科技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完成欧洲首秀,以全链路技术和产品矩阵集中亮相。从感知、域控到前沿应用,卓驭全面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这次展会,不仅让欧洲市场看到了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也为中国辅助驾驶技术出海提供了新的范例。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经商处负责人郭方参赞(右一)到访卓驭展台
感知升级,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融合
在辅助驾驶感知层面,卓驭以激目系列传感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激目1.0作为首款车规级集成一体式传感器,将惯导立体双目、长焦单目和激光雷达三合一,实现多模态感知的物理级融合。这一设计解决了多传感器时空同步难题,并通过硬件预融合降低算法复杂度,为决策层提供更精准、低延迟的环境建模能力。
卓驭核心传感器展示区
激目2.0的升级更具颠覆性。其首创的“前前融合”算法,将激光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数据流在原始信号层面实现毫秒级同步,配合自研动态校准技术,即使在极端天气或复杂光照条件下,也能保持感知稳定性。而且激目2.0通过优化光学结构和芯片集成度,体积比前代缩小40%,功耗降低35%,同时探测距离提升50%、点云密度翻倍。这种小体积、高性能特性,使其成为欧洲紧凑型及新能源车型的理想选择。
此外,二代惯导双目系统和惯导三目系统也体现了卓驭在感知架构上的创新。二代双目取消刚性连接,安装更便捷且抗振动能力更强;三目系统通过3D稠密点云输出和多模态冗余设计,在高速及复杂路况下表现出更强鲁棒性。这些突破构建了从基础感知到复杂场景的完整闭环。
算力随心调,辅助驾驶更灵活
再厉害的感知,没有算力支持也无法落地。卓驭在展台展示的多款域控制器,算力从32-1000TOPS不等,覆盖经济型到豪华车型的需求。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域控能够高效处理感知数据并进行路径规划。这也彰显了卓驭软硬件一体化整合能力,使其成为中国市场唯二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的供应商。
卓驭 10V 高算力构型
IQ.Pilot辅助驾驶是卓驭与大众共同推进研发的成果,目前广泛应用于大众旗下各大燃油车型上。它通过标准接口和开放架构,方便车企快速接入感知算法和决策模型,同时保留自定义空间。模块化、可定制的设计,不仅降低整合成本,也为卓驭在欧洲市场铺平了道路。
从路面到空中,卓驭拓展智能出行边界
如果说感知与算力是辅助驾驶的基础设施,那么场景创新就是卓驭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在IAA展台上,其车载无人机系统首次实体展示,成为全场最受关注的黑科技。
卓驭车载无人机展区
系统由车载机场、控制器及多模态交互软件组成,可与消费级无人机无缝联动。在前装模式下,无人机与座舱深度融合,用户可通过语音或手势实现动态起降、智能跟车、自动充电,一键生成旅行Vlog;在后装模式下,支持快拆快装,适合越野、露营等场景。辅助驾驶因此不仅是路上的工具,还提供空中视角和个性化体验,将智能出行边界延伸得更宽。
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卓驭在IAA的亮相标志着中国智能驾驶企业从技术出海迈向生态扎根。通过全栈自研的技术底气、软硬一体的集成能力、生态拓展的创新思维,以及符合德系标准的质量体系,卓驭正成为欧洲市场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中国创新力量不再是单纯追随者,而是以技术定义者和标准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全球智能驾驶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