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毕业典礼,是红松如意行主办的“一起穿越回80年代”银发毕业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游学活动,本质上也是银发文旅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融合线上兴趣学习与线下文化体验,联动经典IP打造情感共鸣场景,走出了一条“学习+体验+情感”融合的新路径。不仅为银发群体带来超越观光的文化参与感,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让银发旅游从“走一走”升级为“深参与”。

迟来的毕业典礼,唤醒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10月16日至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位红松学员与近20位授课老师齐聚河北廊坊,在充满传统文化氛围与时代记忆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主题公园内,共同完成了一场带有仪式感与情感深度的“迟到的毕业礼”。
毕业典礼选择在主题公园的“第三十五中学”剧场内举办。泛黄的课桌椅、墙上的老式挂钟、黑板上的粉笔字,还原出80年代中学课堂的熟悉场景。作为本次活动特邀嘉宾,87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以名誉校长身份致辞,为这群特殊的“毕业生”送上鼓励与祝福,一句句朴素话语唤起在场学员的青春回忆。
从课堂到剧场,这场“双向奔赴”不仅是这群特殊师生的一次线下共聚,更是一代人对青春遗憾的弥补。许多学员因时代原因从未真正参加过毕业典礼,而今,他们身穿校服、登台表演,在高度还原80年代校园风貌的环境中圆梦青春。尽管学龄不同,但他们共同用行动证明:成长永不设限,毕业永不迟到。
“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读完中学就直接工作了,根本没有毕业典礼这回事。”来自广州的杨阿姨激动地说,“这个剧场环境和毕业典礼仪式,让我又做了一回学生,感受到了年轻时候的学习场景。”

银发浪潮下,退休生活更需要精神追求
这场特殊毕业礼的背后,是中国银发群体需求的深刻变迁。随着我国60岁人口突破3亿,新一代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提升、消费观念转变,他们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精神型、发展型转变。
“我们现在的退休生活,物质保障并不差,真正缺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来自上海的陈阿姨说道,“老年人应该多到外面走走,特别是通过游学的方式,看风景的同时还能学到一定的知识。”
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响应这一变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首次将“银发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强调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文化旅游等新业态。
“这一代老年人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物质保障,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渴望学习新技能、拓展社交圈、实现自我价值,也希望弥补年轻时因时代局限而留下的遗憾。”红松如意行负责人表示。

红松如意行是银发文娱科技平台红松集团推出的线下游学业态,结合银发群体的真实需求,不断创新银发文旅形式。区别于传统老年旅游的“走马观花”,红松如意行更注重“学习属性”与“文化体验”。每条线路都经过精心设计,将兴趣学习深度融入行程,策划旅拍、茶艺体验等特色活动,满足老年人在社交、兴趣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红松如意行已推出覆盖六大洲的120条特色线路。
从线上学习到剧场演出,学员用行动兑现梦想
此次“一起穿越回80年代”毕业之旅,通过与著名文化IP的联动,本质上是对银发旅游和文化IP联动的积极推进,通过主题剧场的文化氛围,让毕业仪式成为兼具文化感知与情感体验的研学活动,让学员在感受经典文化的同时,收获更有厚度的记忆。
毕业典礼前一晚,红松师生在千人剧场同台呈现了一场主题为“丝绸之路”的汇报展演。除了老师的示范表演外,更多的是学员自主编排的学习成果展示。舞台上,银发学员们精神焕发,或合奏乐器、或动情歌唱,以实际行动诠释“退休不褪色、学艺正当时”。当晚,著名歌唱家蒋大为也惊喜亮相,现场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经典曲目,引发全场大合唱,唤醒了一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

从线上课程的技能积累,到线下剧场的登台展示,再到沉浸式观看《只有红楼梦》主题剧。在这场毕业主题的游学中,学员们在“学-练-展-悟”的完整闭环中,不仅验证了学习成果,更收获了退休生活的成就感与归属感。
来自四川的学员王叔叔动情地说:“这不仅是一场毕业典礼,更是我们这一代人迟来的青春告别仪式。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舞台上,完成一个关于梦想的闭环。”
通过将文化IP与银发游学相融合,红松如意行打通了“精神文化服务”与“深度旅行体验”的双重通路。这一模式不仅回应了银发人群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产品创新样本。退休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而银发旅游,也不应止步于“看看风景”,而应迈向“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正如学员陈阿姨所言:“这次旅行的重点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让我重新遇见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