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山西太原举办并发布“2023全球新能源500强排行榜”,能链上榜,同时还获评“2023碳中和绿色影响力领跑品牌”。论坛期间,在“共建数字储能新生态”主题圆桌及媒体专访中,能链执行总裁、储能事业群总裁王春翔就如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发展前景、“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等议题发表了观点。
能链执行总裁、储能事业群总裁王春翔
没有储能,就没有新型电力系统
王春翔认为,新型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其发展前景可谓“旭日初升”,这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共识、“双碳目标”倒逼下的能源转型趋势和可再生能源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风光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的特征,加剧了电网的不稳定性,这时储能就变得不可或缺,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调节性资源。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比提升到了48.8%,首次历史性超过了煤电,光伏、风电的装机量占比达31.7%,发电量占比16.9%。
王春翔称,据能链研究院推算,未来 20 年全国新型储能将是几十万亿元的市场。
储能将成为充电站标配,其安全性是第一要素
王春翔认为,未来储能将成为充电场站标配。他表示,未来甚至会有强配政策推出来,充电站不配置储能设施可能就无法获得营业资格。其判断依据来自于,大功率充电桩数量的大规模安装,将电网带来巨大冲击。
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3 年中国全社会用电的最大负荷功率约为 13.7 亿kW,而到 2030 年仅仅充电桩的负荷跑满就会超过 13 亿kW。这种情况下,只有配建储能、光伏,才能平抑供需波动,才能解决电力增容的难题。尤其是“光储充检服”一体化的实现,能显著缓解电网压力。
“能源”和“安全”总是被同时提及,储能场景也不例外。王春翔认为,安全性是储能材料选择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具有一票否决权。对于人口密集区的充电站来说,三元锂等锂电池、钠硫电池都不足够安全,配置液流电池等则符合要求。未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一定是不同时长、不同类型、不同场景适应性的最优组合,其中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电、液流电池等是主角,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是重要补充。
“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经济模型优势已现
对于储能的经济性问题,王春翔认为,抛开场景和规模谈储能的经济性,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任何储能产品,其经济性取决于莱特定律(产量翻一倍,成本下降15%)的规模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规模上去了,成本必然会降低,收入多元后,自然能盈利。而峰谷价差就是储能盈利的关键所在。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占比的提升,电价的峰谷价差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在浙江、江苏、上海、湖南、海南等省市,峰谷价差大于0.8元/kWh,仅峰谷价差收益就能让储能实现盈利。从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性的角度,能链看好“光储充检服”一体化模式,这是在“源网荷储”的基础上帮助能源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的模式和技术。
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能链智电(NASDAQ:NAAS)就正在全国批量落地“光储充检服”一体化充电站,在其实践案例中,这一模式的经济性已经体现了出来:随着一次性投资成本的持续走低,其盈利能力会越来越强,四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成本。并且,配置储能还能降低充电站业主的用电成本,通过容量管理降低增容成本,未来还会有碳收益的想象空间。
在充电站上下游产业链中,能链智电扮演的是第三方充电服务商的角色。基于智能选址及测算服务,能链智电能够帮充电站业主进行能源管理需求评估,负荷曲线分析,筛选适合配储的充电场站,实现电能搬移,降低用能成本,提供EMS能源管理系统,EPC工程建设、智慧运维服务等在内的一体化集成服务。
第三方充电服务商存在的价值,和新型电力系统的的特点紧密相关。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供需两端都在变得碎片化,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从大电网、省级、配网到用户侧,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高度依赖于智能化的算法来实现供需平衡。
简单来说,电力和算力是新型电力系统中紧密相联的"双子座",而能链智电就是电力与算力的连接器,通过能源AI,让新型电力系统更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