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四届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大会在南宁市举行。会上,自治区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研究所)对外正式发布首部广西人工智能白皮书——《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
图:自治区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徐华福解读《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23年)》
《白皮书》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的指导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主编,广西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多个机构联合编制,对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
产业支撑不断完善,多举措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广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在科技创新、融合应用、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广西相继出台了《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推出《广西科技创新条例》等人工智能产业扶持政策,2022年支持数字化转型项目30项,总投资达3.9亿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在人才策略方面,广西构建了“杰出人才—八桂学者—特聘专家—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并在52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促进产教融合。
在基础设施方面,广西不断加大投入,建成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数字化“新基建”。
在对外合作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签署了《“十四五”时期粤桂协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应用不断落地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广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在过去5年内呈现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12月,广西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2177家。
广西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应用层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引入华为技术能力,将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农业、交通、医疗和教育等多个领域,成功建设了119个人工智能项目,代表企业有慧云、咪付网络、达译科技、金奔腾等。人工智能对优化业务环节流程、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效率效能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重视产业健康发展,未来着重五项工作
《白皮书》指出,从现状看,广西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宽,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但是对比全国其它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广西在行业应用落地、相关技术创新、数据资源获取、人才队伍建设、道德伦理问题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对此,《白皮书》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白皮书》给出了五项建议——通过加强创新技术设施建设,补足技术创新短板;制定数据资源共享标准,提升数据资源质量;细化道德伦理治理原则,完善治理体制机制;加强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按需引领行业应用落地;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相关产业体系日渐完善,各类行业融合应用逐步深入,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