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曾在其著作《克拉拉与太阳》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它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得到孩子们的青睐。
在AIGC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克拉拉与孩子的故事更像是一个隐喻。伴随人工智能通用化进程的显著加速,如何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应用边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同时培育新一代优秀开发人才,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美国每万人AI人才密集度约为中国的72倍;另有数据表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以上。如果以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人才紧缺是影响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仅靠一些短期措施刺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人才培养的“青训”体系迫在眉睫。
这条路知易而行难,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紧密结合,更离不开产教学研各界长期的协同合作。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复旦大学指导下,由华为云联合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正是一次激发青少年AI学习兴趣的积极尝试。本届大赛聚焦“开发者”概念,通过更具包容性及国际化的竞赛平台,打造集多样性、创新性、影响力于一体的赛事生态链——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辐射全国乃至全球,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这是AI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为广大青少年开发者拼创意、搏技术、赛能力、共成长提供了最佳舞台,也为人工智能赛道的持续成长注入了新鲜血液。少年强则国强,今日在“青训”上的每一份投入都将转化为未来的超额回报。
培养青少年开发者的愿景支撑与现实痛点
倘若从宏大叙事的视角回归到更微观的层面,会发现青少年开发者的培养拥有强大的底层动力支撑,千万个家庭“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催生出可观的市场空间。
以炙手可热的少儿编程市场为例:相关统计显示,国内少儿编程的学员规模已达1500万人,预计到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00亿元。在教育“内卷”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让孩子尽早与高科技亲密接触成为家长们的不二之选,当红的人工智能自然也变成了“时尚儿”。
然而,任何一场风潮都难免泥沙俱下,对青少年开发者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打着“人工智能”招牌的培训课程或草台班子操作的有偿竞赛,并不能真正满足孩子们对知识与技能的渴求,只不过是让家长为“焦虑”付费而已。
高水平竞赛是淬炼青少年人才的试金石
从这个意义上讲,旨在培养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及开发者精神的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可谓生逢其时,不仅在宏观层面为AI演进培养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又在微观层面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了拥抱AI技术的专业平台。
与一些侧重于“纸上谈兵”的赛事不同,这项大赛依托华为云强大的技术资源与开放能力,鼓励青少年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引导参赛者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完成对应用场景的方案设计、测试开发等全流程,让青少年收获创新的乐趣与实践的成果。
正是基于权威性与实战性兼具的独特魅力,2022年的首届大赛吸引了全国30余个省份、630多所学校、3336名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优秀学子竞相参与;2023年的第二届大赛更上层楼,围绕“开发者”的概念,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全国乃至世界拓展,朝着内容更丰富、竞技性更强、影响力更大的目标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大赛面向全国在读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初中、高中(含中职)学生,打造了人工智能成果类、软硬件发明类两大主题内容以及AIGC创意工作坊。赛事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参与备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这一方面可以相互激发灵感,在协同合作中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也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会倾听、沟通、思辨,为将来应对更复杂的环境未雨绸缪。
自2023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第二届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吸引5378人、206支团队报名,覆盖25个省市,累计提交项目1271份。经过激烈的初赛、线下复评答辩,最终有39支团队53名同学进入总决赛。总决赛采用现场编程的方式,由评委综合评分,最终产生一等奖7名,其中小学组和初中组各3支队伍,高中组1支队伍。
在小学组,来自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田一泓带来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作品——《智能节电装置》。该装置通过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家中的情况,真正做到人走即断电,同时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补充电量,解决了装置主控板和传感器的供电问题。
在初中组,来自上海市民办兰生中学的郭博睿针对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伤害视力的痛点,开发出《眼睛守护者-远离电子屏幕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测用户与屏幕的距离,当用户离屏幕过近时,保护视力“神器”会自动发出警告声或弹出提示框,提醒用户调整姿势或远离屏幕。
此外,基于OpenHarmony的AI灭火机器车等作品同样令人欣喜,参赛的青少年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求,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达成功能完善、性能优化、操作便捷、外形美观等目标。他们今天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奔赴人工智能远大前程的里程碑。
构建青少年开发者持续成长的新生态
近几年来,AI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颇为可观,尤其是AIGC的突破性进展让人工智能站到了舞台中央;而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到50~60年,与二战后突飞猛进的信息科技相比,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AI明显还处于“幼儿期”,未来的道路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青少年开发者的批量涌现堪称人工智能行稳致远的核心基石,而产业界的积极赋能无疑是最强有力的推动器。透过本届活动的参赛作品可以看到,大量青少年开发者借助华为云的Pass平台训练、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ModelArts、Classroom、CloudIDE、低代码平台Astro等利器,以开创性的思维设计出颇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原型,这些训练有素的“生力军”正是勾勒人工智能未来图景的希望所在。
除了为青少年开发者搭建施展身手的竞技舞台,华为云还开展了“AI大艺术家,科普百校行”公益讲座进校活动,进入100所中小学进行AI科普公益讲座及AI绘画、AI诗歌作品征集活动。上述举措有助于挖掘少年儿童的创新潜能,为构建青少年开发者持续成长的新生态奠定根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青少年人才培养是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华为云在这条路上已耕耘数年,多管齐下的举措取得丰硕成果。例如:联合国内顶尖高校成立华为云AI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推动创新型和应用型AI人才培养;面向高校学生发布先锋少年普惠计划,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路径;携手合作伙伴打造实训云、竞赛云、科创云和普教云,全方位促进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就像《克拉拉与太阳》中所言,“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尽管AI未来的演进难免遇到暴风骤雨,但阳光普照的日子终会到来。随着12月3日大赛颁奖典礼的落幕,Cloud for Good特别价值奖、2023开发者之星、软硬件类优秀作品奖、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学校奖、特别贡献奖、AIGC最具艺术氛围学校奖等纷纷落地,第二届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也正式落下帷幕。欣赏完这一程的别样风景,下一程,我们继续加速向前。
未来,华为云希望“Cloud for Good”理念成为社会的共识,持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携手社会各界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让有温度的云技术惠及千行百业,为美好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