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刚结束的消费电子领域的“科技春晚”——2024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超过1100家的中国企业亮相,向全球参会者带来了在AI、机器人等领域的诸多领先“黑科技”,彰显“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和 “中国力量”。
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在市场的冲击下依旧表现出极强的韧性。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的融合,从传统的消费电子到智能家电、智能穿戴、智能汽车等细分赛道,AI技术都在快速渗透,不断更新迭代新的产品,推动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的规模扩大。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正以令人瞩目的技术进步加速国际布局。
CES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重要一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约1/3以上的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来源于中国生产。在过去的几年中,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家居,再到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千行百业。在这个过程中,消费电子行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智能手机、电视、电脑,还是各种智能家居设备,都在积极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和用户体验。
中国企业出海最早就是从消费电子企业开始的,过去十余年中,中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人机赛道中的头部品牌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多家数据机构追踪研究发现,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储备了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优势、供应链优势、口碑优势、产品优势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迈出了海外建厂、建店、建设服务体系、开辟全新营销模式的全产业链出海步伐。同时,在创新和资本的支持下,大量的新锐消费电子品牌也开始进行海外扩张。
作为全球最大、影响最广的消费类电子盛会和观察行业风向的重要窗口,今年中国企业在CES的表现格外惹眼。CES官网数据显示,约4000家参展商中,有超过千家中国企业,参展数量较上年的480家翻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现身CES,不断讲述来自中国科技企业的故事,展示着中国企业积极谋求出海,寻找更广阔市场的开放姿态,同时彰显出中国企业竞逐海外市场的决心和实力。
欧美市场,消费电子出海的兵家必争之地
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受创新和需求双轮驱动,每个细分赛道的出海发展阶段有所不同。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海阶段已经非常深入,有很多头部公司已经拥有比较成功的出海经验,整体市场较为成熟,近些年增速比较平稳;智能穿戴、电源储能、智能家电属于仍处在高速出海的发展阶段,未来拥有比较客观的增量以及发展前景。
出海第一站选在哪里?这是每一家企业出海前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众所周知,北美是全球科技的风向标。在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科锐国际互联网与消费电子行业资深专家李幸看来,消费电子领域中,北美无疑是第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30%左右,也是消费电子企业出海首站的第一选择。有所不同的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电源储能等赛道更愿意选择北美为出海首站,而智能手机厂商的出海第一站一般是聚焦欧洲、东南亚、非洲这些区域。在北美,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更高,消费电子的主要销售渠道依赖于电商,比如亚马逊、eBay等。有数据表明,在美国,每4件售出的消费电子单品中有3件是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的。
消费电子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位于欧洲。在这个区域中,除英国以外,其他欧洲国家更偏向于线下渠道。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以及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愿意为高品质产品支付溢价,同时愿意为创新研发买单,喜欢购买具有专利技术的产品。
近年来,东南亚市场电商发展迅速,消费电子渗透率低,成为众多出海企业关注的区域,即所谓的机会市场。东南亚区域人均消费尚处于低位,消费者重视产品的性价比且容易受到社交媒体营销的影响。中东、非洲市场,也成为了企业出海获取增量机会不容忽视的地区。
合规搭建团队,击破出海3.0阶段的人才难题
纵观中国企业出海的变化过程,一开始更多的是做海外贸易,需要更多的是销售人才,后来在海外做营销和产品,需要营销、产品运营等人才,再后来做本地运营,在当地建研发中心、工厂、供应链,对于厂建、研发等岗位人才的需求逐步释放。
李幸认为,消费电子企业出海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人才挑战有所不同。出海前期,需要关注比如企业选址、用工风险、用工成本;出海中期,面临比如海外组织结构布局、核心人员招聘;出海后期,需要关注员工跨文化的融合、管理以及全球业务的稳定发展等。
具体到出海合法合规用工方面,首先考虑的是企业是否要在海外设定经营主体,一般出海有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三种经营主体形式,每种类型所对应的权责范围不同,需要明确经营主体是否具备雇佣资质;此外,不同的经营主体在不同区域设定的时间周期不同,对消费电子类企业来说,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出海是分秒必争的,那么企业必须要把招聘节奏、区域布局节奏以及主体设定的时间周期协同考虑。例如新加坡,经营主体设定的周期较短,而德国、法国可能要更长,需要6周甚至更久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不同。
那么对于出海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理的用工方式?李幸认为,中国派驻、海外引才、当地招聘是出海企业常见的人才配置方式,40%左右的企业更多是以上三种用工方式的结合。李幸建议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选择用工方式,同时需要关注灵活用工、劳务外包的用工方式在一些欧美地区的法律法规,此外,在人才的招聘以及录用方面,需要考虑隐私的保护、雇佣流程的合规性。
李幸以德国举例,德国每年有9天国家公众假期,出海企业无论是在德国设定经营主体还是招聘人才,均需要考虑公共假期的情况,同时,德国除了个人所得税之外,若员工薪资超过一定额度,需要额外征收附加税,涉及到的法规内容比较多,需要用人单位在招引育留的各个环节留意细节。
在李幸看来,人员招聘,尤其是核心人员招聘,是中资消费电子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她给出了六点建议,分别是:厘清人才现状、制定清晰标准、关注薪酬福利、职能组织配备、招聘渠道配置、核心岗位突破。
出海并不等于真正的全球化。成功的出海企业,一定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全球化战略以及全球化人才的。出海后,企业要关注员工全球化的管理,文化的融合以及本地人才保留及培养,建设具有全球化的人力资源体系和文化价值观。
如今全球市场,中国电子消费企业凭借自主创新,走入产业高端化阶段的同时,深入当地市场,实现了研、产、供、销、服的全面出海。在此过程中,科锐国际伴随着众多中资企业出海,已在全球设立100家分支机构,并不断延申全球服务网络,伴随出海企业开拓目标海外市场,提供海外人才地图、海外人才策略、海外人才招聘、海外人才雇佣管理等一站式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为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