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中心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于1932年,历史悠久,而本院的脉管病科工作始于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1994年时认卫生部部长视察我科时指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希望你们成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名山。”而进入21世纪后,在医院及上级主管单位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由单一的脉管病科则已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脉管病诊疗中心(含脉管病一科、二科,血管外科,上海市脉管病研究所,三科一所)。脉管病医学中心在学科带头人奚九一教授和曹烨民教授的领导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拼搏,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中医脉管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大医精诚”,争做“三好医生”,勤奋创新,走向世界
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问题,早在千年前的“药王”孙思邈给出了他的答案——“大医精诚”。所谓行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为脉管病科的创建者,对科室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及其重要贡献,奚老提出脉管病科全体同仁都应该做一个“让社会说好,让同行说好,让患者说好”的“三好医生”,自此,“三好医生”的标准也成为了脉管病医学中心的精神文化之宝和科室文化核心内容。
担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诊疗中心主任的曹烨民,正是脉管病全体同仁以行动诠释“大医精诚”及“三好医生”的医者典范,多年来用坚持与责任守护着心中的医道。曹烨民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糖尿病、足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脉管病,在当地只要提起曹烨民,不少患者都能脱口而出讲出他的“传奇故事”,他的医术和医德都有口皆碑,甚至声名远播传至欧美。
“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学术思想奠定了中医脉管病事业基石
脉管病诊疗中心同仁经过60余年的努力,形成了“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分病辨邪,分期辨证”治疗脉管病的学术思想,所治疗病种包括动脉类、静脉类、皮肤血管类、淋巴管类、血管植物神经等五大类系列38种脉管病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上海市脉管病临床基地及创面修复研究基地为载体,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名中医工作室整体发展模式,逐步建成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
现学科带头人曹烨民教授,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上海市仁心医者获得者,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中心主任。
专科以提高临床疗效、提升诊治疑难疾病、复杂和危重病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提高脉管病防治水平为突破口,建立和优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病的诊疗方案。专科在诊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坏疽、下肢静脉性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传统的脉管病疗效良好,并且对中老年退行性病变、代谢性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等,痛风病、关节炎及肥胖、免疫性皮肤血管炎等疾病也有着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目前开展特色疗法包括箍围法、中药清洗滴注、溻渍法、垫棉法、糖尿病足扩创术(大、中)——祛腐清筋术、脱疽截趾术、蚕食清创术、静脉逆流术等,近年来又引进了多普勒血管检查仪、超声清创、半导体激光等新的诊治手段并开展了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等血管外科手术。目前拥有床位224张,年脉管病门诊量10多万人次,出院人数5000多人次,拥有生产批号的院内制剂27种。
丰富的教学经验
人才培养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脉管病诊疗中心一直致力于医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工作。近18年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奚氏脉管病新技术进展学习班,接收、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迄今已毕业数千人,其中很多人学成返院后成为当地内分泌科的创立人、带头人与学科骨干。脉管病科现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近10人,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教学工作,已培养了大量的脉管病专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可谓桃李满天下。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传播离不开好的媒介,书籍是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之一。脉管病科曹烨民教授主编或参编著作2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先后出版了《中西医结合疮疡病诊疗学》、《中医外科学》、《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创面修复系列教材》、《传统医药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精粹》、《实用糖尿病足诊疗学》、《实用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诊断学》、《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疗学》、《明明白白糖尿病足》、《奚九一谈脉管病》等多部专著,其中多部专著已成为国内许多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引领学科发展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中心在注重自我学科发展的同时,以曹烨民教授为首的脉管病同仁在国家级及市级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国家中管局外科协作组组长、糖尿病足协作分组负责人、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外科教材编撰委员会委员等。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生物物理技术应用分会会长、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疽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修复及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曹烨民教授主持整理的糖尿病足诊疗方案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重点专科推广,并列为全国第一批临床路径项目;主持制定了《中医治未病-药茶调理偏颇体质》、《中医治未病-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等中华中医药的标准项目,参与制定了《脱疽——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中国创面诊疗指南》、《中华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防治指南》等多学科的行业标准;参与主编或编写了《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中华医典》《中医外科高级参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多本著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 “奚氏脉管病新技术学习班”,该学习班已经成为我国脉管病同道获取临床实践知识的饕餮盛宴,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精品继续教育课程。
医、教、研全面发展
几十年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诊疗以科研方向为基础先后成立了各专病门诊及课题研究组,成为国内最全面的脉管病学科。随着医院基础设施的改进,诊治流程的优化,科研领域涉及脉管病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各个层面。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攻关项目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1987年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奚氏糖尿病足筋痘”的新病症,曾获得国家级成果奖6项、市级成果奖10项,科技成果奖15项;曾负责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肢体动脉粥样硬化症”及上海市重大疾病课题“奚氏糖尿病足筋痘”等重大项目;奚九一的“奚式清法”,服务不同病症的静脉曲张患者,一症一方,用腿“吃”药,无创治疗;美国麻省总医院血管专家惠勒博士亦曾高度评价:“中医对脉管病后期坏死的治疗,填补了西医的空白"。
脉管病团队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5年)、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20年)、上海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2020年)、上海药学科技奖三等奖(2020年)等。
2022年曹烨民教授当选为上海市名老中医,是目前临床脉管病学界最年轻的名老中医。在学术梯队和人才建设方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不仅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本领域有影响的资深专家,近年来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目前全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100人,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8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3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1人,全国基层名中医1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人才1人,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1人,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医临床人才1人。
拥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充足的后备军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级攻关项目及省部级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论著20余部,主办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20余次。并与一些国内外著名脉管病治疗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进行互访和交流,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脉管病诊疗中心包括设置床位224张,组建了动脉疾病专科、糖尿病足病专科(足踝外科)、静脉疾病专科、传统医学外科(创面修复专科)、血管外科、免疫性血管病专科等,有杂交手术室、清创室等多间手术室,配备飞利浦DSA机、神经肌电图、移动多普勒机等设备。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总面积约600-700M2。实验室包括:细胞培养室、微生物培养室、细胞微生物共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RNA操作室、蛋白操作实验室等,实验室配备有蛋白结晶自动化工作站、流式细胞仪等100多台试验设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海市中西医医院脉管病诊疗中心拥有辉煌的历史,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对科室未来的发展是强大的动力,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海市劳模集体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积极进取的团队,也是一个开放的、协作精神良好的科室。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人的目标是将脉管病科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脉管病诊疗研究中心,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曹烨民简介
曹烨民 男 出生于1963年3月 医学博士 一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诊疗中心主任。
学术任职: 担任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生物物理技术应用分会会长、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疽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修复及创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曾担任国家中管局外科协作组组长、糖尿病足协作分组负责人、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外科教材编撰委员会委员等。
学术成就: 从事外科、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的医、教、研工作近40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专科、上海市脉管病临床基地学科带头人。主持整理的糖尿病足诊疗方案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重点专科推广,并列为全国第一批临床路径项目;主持制定了《中医治未病-药茶调理偏颇体质》、《中医治未病-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等中华中医药的标准项目,参与制定了《脱疽——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中国创面诊疗指南》、《中华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防治指南》等多学科的行业标准;参与主编或编写了《糖尿病下肢病变中医治疗思路》《中华医典》《中医外科高级参考》《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多本著作,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业特长: 在中西医结合诊治脉管病,包括糖尿病足坏疽、静脉功能不全及并发症、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免疫性血管炎,以及各种慢性创面的处理、痛风性关节炎等诸多方面临床经验丰富,造诣深厚。在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机理、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以及免疫性血管炎等领域研深入究,并有所创新。
个人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中医领军人才”先后获得2007发展上海中医药事业突出贡献奖状、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0上海市劳模(先进工作者)、2016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上海市“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等荣誉称号。(文/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