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成功自研光刻胶材料,谷东科技首发单光机双目体全息光波导方案

2024-04-25 19:29:27     来源:

2024年,再也不会有人质疑空间计算的未来。随着苹果VisionPro正式发售,当人们惊叹于这款头戴显示设备所带来的身临其境、虚实交融的全新体验时,空间计算概念其实早已深入人心。

一、

经历了PC的桌面计算、智能手机的移动计算浪潮,以XR为代表的空间计算正成为科技巨头押注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或许是在苹果VisionPro的刺激下,Meta的步调迈的更快了,首先4月初在Reality Labs成立10周年之际,Meta发文庆祝并回顾XR业务发展历程且暗示或将推出旗下首款结合Quest MR和Meta AI 技术的AR眼镜产品;其次,4月22日,Meta发文表示为给元宇宙建立一个更开放的计算平台,首次向第三方制造商开放Quest头显操作系统Meta Horizon OS,微软、联想和华硕等知名科技公司正基于Meta Horizon OS打造新的XR硬件。在科技巨头的推动下,空间计算这个全新的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图片Meta Ray-Ban智能眼镜(图源:Meta)

据机构统计,2023年国内共计发布了30款AR眼镜,手机厂商小米、荣耀、魅族,AR创企Xreal、雷鸟等大小厂商轮番发布AR新品,推动了国内消费级AR市场的发展。同时,据IDC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72.5万台。其中AR出货26.2万台,同比上涨154.4%。2023全年,AR出货占整体中国市场AR/VR出货的36.1%,创历史新高,其中在第四季度AR出货11.8万台,VR出货11万台,这也是中国市场AR出货量首次单季度超过VR。

此外,作为VST形态的代表,苹果VisionPro发售初期经历了一段一机难求的抢购体验热潮,但由于重量导致的厚重感,用户既不能长时间佩戴,也无法戴出门随心所欲使用,后期热度渐渐消失。这些现象无不预示着重量更加轻薄、造型美观、接近眼镜形态、可全天候佩戴出门的OST形态的AR眼镜更符合未来空间计算时代智能终端的演变发展方向。

但更进一步看,要想让AR眼镜在消费级市场进一步大展身手,关键在于——AR光学显示技术的突破。

二、

AR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光学显示技术,而光学显示技术的瓶颈核心在于材料。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行业的难题,谷东科技决定自研光刻胶材料。2021年初,谷东科技开始立项投入光刻胶材料的研究;2022年,实现了分层RGB光刻胶材料的研发;2023年进入材料小规模试产,并应用在近眼显示领域;2024年,开始探索更多应用方向,例如车载AR-HUD、高端防伪等。

第三代显示光刻胶材料

经过科研人员近3年潜心研发,通过每个月验证上百个光刻胶配方,谷东材料团队最终找到了更合适的配方和工艺参数,在RGB光刻胶材料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基于二阶反应的。

“光刻胶材料研发的难点在于配方设计,需要材料达到成膜时又要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调制度。”谷东科技光刻胶材料研发负责人表示,加上国内在高折材料领域的研究和投入比较少,给材料研发也增加了不少难度。

谷东科技自研光刻胶材料

这项材料技术使得薄膜材料的衍射效率达到了90%以上,材料的折射率达到了0.04,优于某国际知名材料科技公司的单绿材料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突破意味着,谷东科技自研光刻胶材料成功突破了国内该类型材料长期被国外卡脖子的行业难题,多项性能指标甚至大幅领先国际顶尖材料科技厂商,有效解决了国内材料长期依赖国外供应的问题。

同时,这项材料在光学性能上也有显著提升,具有极易成膜、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好、加工保存容易等特点。由于其光敏特性好,不需要大功率激光器等,具备大面积、低成本制备的条件,不仅可用于制造消费级AR眼镜的光学显示模组,为AR眼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还可扩展到车载AR-HUD、全息光栅等应用领域。据悉,因其优异的性能表现(提升AR-HUD的清晰度和成像质量),很多给大型汽车厂配套HUD的企业对该材料充满期待并表达了诚意合作的需求。随着AR-HUD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普及,它无疑将成为未来所有汽车的一个标配,预计未来,AR-HUD将形成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三、更适合

一款真正To C的消费级AR眼镜应该满足哪些条件?造型轻薄时尚、普通眼镜形态、显示效果好、性价比高、全天候佩戴不难受,是许多C端用户购买时考虑的因素。目前市场上的AR光学显示方案里,只有Micro-LED+衍射光波导方案能较好地满足这些用户需求,代表产品有魅族MYVU、INMO Go、李未可等AR眼镜产品。

因加工工艺不同,衍射光波导又分为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和体全息光波导。表面浮雕光栅工艺需要用光刻工艺做出机械型光栅模具,再转印到玻璃上的树脂薄膜形成光栅。这种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纳米精度的光栅损耗很大,加上光刻机等加工设备的投入和工艺流程很长,导致这种工艺做出的光波导成本很高,而体全息的加工方法则是利用激光干涉条纹在玻璃表面的光刻胶薄膜上用光调制出光栅。这种直接用激光加工纳米级光栅、没有中间加工步骤的方法简单且可靠性高,成本更低,而且产品尺寸不受晶圆形状和尺寸限制,可轻易制作成各种眼镜化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体全息光波导没有浮雕光栅光波导镜片前的漏光现象,保护了显示的私密性。

体全息光波导优势这么显著,为什么没有被广泛应用呢?核心还是上文提到的光刻胶材料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光刻胶材料,是做不成视场角大、明暗均匀、亮度高、显示效果好的体全息光波导片的。

体全息光波导片

近日,得益于在光刻胶材料上的技术突破,谷东科技研制出了显示效果(亮度和对比度)胜过表面浮雕光栅光波导的,率先解决了长期困扰体全息光波导的应用难题。

谷东科技体全息光波导显示效果图

但谷东科技并没有满足于以上成果,众所周知,相比单目,双目AR眼镜更符合人眼三维显示的视觉习惯,但目前AR眼镜多采用双光机+双波导片的显示方案,这导致AR眼镜的镜腿粗大重量增加,并压迫用户脸颊鼻梁等部位,降低了佩戴舒适度,如果能够以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模组,就能更好地让AR眼镜的镜腿变得更细更轻,造型更美观接近普通眼镜形态,极大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度。

单光机驱动双目合像体全息衍射光波导方案

为此,谷东科技光学团队通过自研设计与仿真算法,得以快速验证方案可行性,并将优化迭代效率最大化,成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更适合C端消费级AR眼镜的光学显示技术——,即仅用一台光机驱动双目显示模组。这项技术突破,不仅省去了一个光机的成本,还将光机从镜腿两侧移至眼镜中间,大幅降低了AR眼镜镜腿的厚度并减轻了重量,不再压迫用户脸颊鼻梁等部位,造型更美观,让AR眼镜更接近普通眼镜形态,提升了用户的佩戴舒适度,并实现了极佳的显示效果。

谷东科技单光机双目合像体全息光波导显示模组

谷东科技单光机双目合像体全息光波导方案示意图

同时,谷东科技解决了双目合像等行业难题,打通上下游制作全链路,使单光机一拖二体全息光波导整体制备工艺达到成熟完善的水平,让成本低、良率高、量产性高的光波导显示技术成为现实,这项技术突破也有助于AR厂商推出造型更加轻薄美观、佩戴更舒适、接近普通眼镜形态、低成本的消费级AR眼镜产品。

未来,谷东科技希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广第三代显示光刻胶材料和单光机双目合像体全息光波导显示技术,探索更多潜在应用方向,为消费级AR眼镜、车载AR-HUD等市场创造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标签: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一行来七〇六所调研交流,助推产学研进一步融合
三维扫描仪丨思看科技美国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科大讯飞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17.12%,C端智能硬件GMV同比增长84%
赋能开发者,腾讯云与你共探AI提升10倍生产力之路
新华三发布智算网络解决方案 以开放网络赋能多元融合智算体系
PGYTECH 全新发布CapLock螳螂充电手柄——多变视角 超能拍档
向星辰大海进发!“星环号﹒南信大星”卫星即将发射
云砺(票易通)重磅发布商易连Linktrade,行业首个交易全链路协同SaaS平台赋能全渠道增长
钉钉与咨询服务商德新燃达成战略合作,共推能源与金融行业数智化转型
标贝科技智能文档识别 重塑文档处理流程
服务于金融新核心系统 XSKY星辰天合与中电金信完成产品兼容认证
大华股份推动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城市交通转型
颜水成挂帅,昆仑万维2050全球研究院联合NUS、NTU发布Vitron,奠定通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终极形态
科旭威尔携智能拍摄首次亮相中关村论坛,打造科技创新体验
华为智能AntiDDoS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构筑坚实防护之盾,帮助企业业务永续
构建数据要素赋能平台建设,博德尔环境推动城市绿色转型
博商: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
新机新选择!轻薄5G拍照手机新品Hi nova 12 SE强势登场
2024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大会主论坛议程抢先看!
从“摇人”进阶到“摇歌”了,AI音乐彻底被00后玩明白了!
艺龙酒店科技:持续拓展赋能边界 推进酒店市场“新质生产力”
【云彣UniWhen】来了!西安紫光国芯全新国潮存储品牌隆重登场
短视频电商已成第二大图书零售渠道,出版社入驻抖音电商拓展销路
华为矿山军团陈银绪发布矿鸿OSV伙伴招募计划 助力矿山装备新升级
重力星球“破茧鼠标”火热上架全国上千家门店,渠道助力品牌腾飞
《品职教育2023ESG报告》重磅发布,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全面融入企业运营
Momenta 发布新NVIDIA DRIVE Orin智驾方案,加速城市NOA规模落地
IBM专家观点:保险业面临“新质”大考,打造弹性、敏捷的IT架构是转型关键
莱复隆STEMAX:赛乐瑞靶向干细胞抗衰,全新奢享力作
“会数据同学”首站!走进雅戈尔,看45岁的跨国时尚品牌如何用数据做会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