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教材,国之大者。教材建设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数学学科一直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核心学科,数学课程教材是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载体,是达成育人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
新时代,如何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服务我国数学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以及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化发展、研制出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方案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编制出与课程标准一致的高质量的数学教材,成为了教材建设科研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职责。
项目研讨会
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立足于国家教育发展和数学教材建设重大战略,服从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数学课程教材角度出发,与创新团队经过长期系统深入地开展研究,为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智力支撑,并搭建国际舞台,形成中国声音、贡献中国力量,为全国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探索 担当数学教育研究排头兵
“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经教育部批准,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于2023年7月正式成立。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从事数学教材建设与研究队伍。团队联合校内其他从事相关工作的老师,与国际一流知名学者合作,培养数学课程教材建设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数学课程教材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理论研究专家与实践专家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专家队伍。目前基地团队有专职人员35人,均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人员。兼职人员47人,为全国各地相关专家代表。”谈到团队力量,基地主任曹一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团队充分发挥在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资源优势,承担起了数学教育研究的排头兵责任。” 曹一鸣说,团队成员以高度责任感在大中小数学教材的建设规律、数据中心建设、研究成果传播、研究咨询支撑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卓著贡献。
“围绕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发展,我们系统开展了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实践应用、国际比较等研究,引导大中小数学教材改革方向,服务大中小数学教材编修工作,追求大中小数学教材内容价值导向与知识教育有机融合,注重探索信息时代新形态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等,以增强大中小数学教材的育人功能。” 团队高度站位,深入开展了教材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
项目研讨会议合照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团队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
2009年开始,团队针对当时数学教育本科、研究生教学的实际的需要,汇集国内师范院校的一大批数学教育专家学者,陆续出版《“京师”数学教育丛书》,定位服务于数学教育方向的本科、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这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对于推动数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指导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比较研究”越来越为数学教育研究领域所重视,由曹一鸣主编的“十三国数学课程标准评介(小学初中版)、(高中版)”“中小学数学课程国际比较研究丛书”系统开展数学课程领域国际比较研究,通过系列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支撑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自2010年以来,团队成员主编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5套62册、国家规划中职数学教材1套2册、国家规划大学数学教材6册、国家规划高职数学教材2册以及其他5个系列高等教育数学教材80余册。
在信息化时代,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曹一鸣带领团队收集整理本领域国内外数学教材建设政策文件、数学课程方案、数学课程标准、相关数学教材建设经验与研究成果、教材编写选材和案例等,了解大中小数学教材编写人员、任课教师等相关情况,形成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数据中心,为大中小数学教材研究、开发和管理提供数据资源支撑。
擦亮中国底色,让中国智慧走向世界。“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推动促进了中国教材走向国际。” 团队开展多种形式国际、国内数学教材建设研究成果交流互鉴活动,开展中外教材合作研究,共同研究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规律和发展趋势,推介中国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优秀经验与重要研究成果,遴选国外优秀大中小数学教材,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中国优秀教材走出去,为国际数学教材建设奉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中国智慧。
“这是已经建设好的‘京师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专题网站,我们会持续更新教材研究和学术活动的前沿信息和资源,为教材研究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曹一鸣边展示边介绍到。
团队还充分发挥专业智库作用,为大中小数学教材建设规划、管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工作需要配合做好大中小数学教材编写、审核、使用、评估、培训等工作,为研究顺利推进提供专业支撑。
基地成立仪式
专项科研 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
科学研究总是以项目为依托。“我们目前正在开展‘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一体化设计研究 ’,这是2023年度教育部规划重点项目。”谈及项目科研,曹一鸣深感责任重大。
“服务我国数学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以及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化发展、研制出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方案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编制出与课程标准一致的高质量的数学教材。这是我们科研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团队将通过项目科研,深入地认识并评估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助力我国数学课程教材理论研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一体化设计,为课程标准研制提供有力支撑,最终达成促进育人目标的实现。
科研就是要面对难题、勇于攻坚。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不论在学术思想,还是学术观点上,均取得了创新突破,有力的推动了项目科研的顺利进展。
在学术思想上:凸显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一体化。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建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与教材的一体化设计的理论依据。二是依据育人目标,提出教材内容容量及难度理论,进一步探讨容量与难度的关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团队还提出了创新性的学术观点:中小学数学教材应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将育人目标分解,落实到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建议中。教材在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方面应积极落实课程标准的编写建议;注重学生心理发展逻辑。课程标准与教材在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方面是否一致,学生的心理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直接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育人成效;注重学科逻辑。尊重数学知识体系科学性、逻辑性,以及现代数学的发展,是数学课程一体化建构的基础,以知识与活动为明线,育人目标为暗线。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的梳理、文献分析;构建了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的比较模型,进行理论研究。正在开展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的国际比较,进行比较研究。” 曹一鸣对团队取得阶段性成果颇感欣慰,并表示将在2025年开展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的调研、实践。2026年形成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育人目标、内容容量及难度等一体化方案设计、调研、论证、修订与完善。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站在教材建设研究的最前沿,曹一鸣将带领团队一如既往地将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积极服务于一线教学实践,推动课程改革、课标修订与教材编写工作,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改善和提升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优化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建设成为代表国内数学教育最高水平、国际先进水平、促进实践创新的数学教材研究基地。(文/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