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的曙光初现之际,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司马阅 AI 长征行,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和行程安排,吸引了笔者的关注。笔者有幸深入采访活动发起方司马阅团队,探究这场跨越数千公里的长征之旅背后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与价值。
长征之艰,映射创业之难
司马阅创始人宗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起“司马阅 AI 长征行”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当下创业环境的深刻洞察。宗栗作为商学院资深教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业者成长与发展的研究。他敏锐地察觉到,近年来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与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司马阅团队决定在 2024 年底,开启这场为期 15 天的重走长征路跨年活动,旨在通过重温历史,向“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学习,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力,从而为创业之路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心力支持。
自驾超 8000 公里,深度探访 23 个典型站点
宗栗透露,司马阅团队于 2024 年 12 月 23 日从成都启程,原计划前往 16 个地点,但团队凭借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对历史深度挖掘的决心,最终成功抵达了 23 个站点。这些站点涵盖了瑞金、于都、遵义、夹金山、小金县、腊子口、哈达铺等 21 个关键战役发生地与重要会议旧址,还特意增添了意义独特的“首站”寻乌调查。团队于 1 月 6 日抵达“胜利站”延安,为整个 AI 长征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宗栗告诉笔者:“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革命圣地都宛如一座生动的历史课堂,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陈旧的桌椅、斑驳的字迹,到老一辈穿过的棉袄、骑过的白马,以及展馆陈列的珍贵资料,每一个细节背后都蕴含着一个鲜活而动人的故事,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长征精神的伟大。”
笔者还了解到,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司马阅团队不仅在历史遗迹中汲取到了精神力量,还深入探访了贵州土城老红军何木林的后代,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血脉传承。此外,团队还在悬崖边帮助退伍军人抬车,助其顺利回家,用实际行动传承了长征精神,展现了科技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以长征为鉴,悟 AI 创业之道
宗栗表示,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抉择,犹如长征途中的“雪山”“草地”“腊子口”等,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来跨越,也如长征过程中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需要进行自我审视、凝聚共识,调整战略方向。司马阅 AI 长征行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次创业精神的传承之旅。
展望未来,司马阅将把长征精神深度植入到人工智能创业过程中。面对企业 AI 服务赛道的万亿级规模,司马阅将秉持不盲目冒进、不急于求胜的长征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穿越周期。在技术层面,司马阅将不断攻克难关,以长征精神为指引,真正让企业用上 AI、用好 AI。在产品服务上,司马阅将始终把客户放在首位,以客户为中心,赢得客户的忠诚和口碑。在业务模式上,司马阅将充分发动各方资源,汇聚各方有志之士,寻找更多有意向发展 AI 事业的合伙人,携手共进,共同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