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病房里,长期卧床的患者常因局部持续受压而面临褥疮风险;在养老院,护理人员需每两小时为老人翻身一次,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医疗护理中的“隐形痛点”,正随着一项国产柔性传感技术的突破迎来转机。
(注:墨现科技市场部负责人王鑫,正在接受央视采访)
从实验室到病床:一项技术的民生价值
在东莞松山湖的一间实验室内,墨现科技的工程师们正对一块厚度不足1毫米的柔性材料进行百万次弯折测试。这种看似普通的薄膜,实则是能精准感知压力的“电子皮肤”——其内部密布的逾渗式传感网络,可像人类触觉一样捕捉细微的压力变化,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智能终端。
“传统压疮监测依赖人工巡检或刚性传感器,漏报率高且舒适性差。”墨现科技技术负责人介绍,“我们的方案让传感器‘消失’在床垫夹层中,既不影响患者休息,又能实现24小时无感监护。”据合作医院反馈,搭载该技术的智能床垫投入使用后,褥疮发生率下降超70%,护士夜间巡检频次减少50%,患者家属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压力分布图。
技术破壁:为什么是柔性传感?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墨现科技对材料科学的深耕。团队通过调控纳米导电微粒的逾渗临界值,使传感器兼具高灵敏度(可感知3.5g压力)与超强环境适应性(-20℃~60℃稳定运行)。相较于进口产品,其成本降低30%,且能像布料一样裁剪缝制,轻松嵌入床垫、轮椅坐垫甚至智能鞋垫。
“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平衡‘柔软’与‘精准’。”一位参与临床测试的康复科主任表示,“患者翻身时,系统能自动调节气囊高度,这相当于用科技模拟了护理员的专业动作。”
智能增效:从医疗到养老的产业涟漪
技术的普惠性正在产业链中扩散。某医疗器械制造商采用墨现方案后,其智能护理床产品溢价能力提升20%,订单量同比增长35%;而在居家养老领域,嵌入传感器的智能坐垫帮助远程监护平台实现了“异常久坐”预警,子女可通过APP查看老人活动状态。
“我们聚焦技术模块创新,以柔性传感解决方案赋能商家产品升级——从医疗康复设备到智能运动硬件,墨现科技提供可定制、易集成的压力传感技术核心。”墨现科技市场负责人强调。目前,其柔性传感技术已应用于医疗级压力监测方案,支持定制化开发——从2048点的医疗级密集阵列到256点的消费级轻量方案,均可按场景需求灵活配置。
未来想象:一场触觉革命的开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智能护理需求激增,柔性传感技术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行业分析师指出,该技术有望在未来三年内覆盖机器人、智能家居等千亿级市场。而墨现科技的探索远未止步:其正基于其成熟的柔性传感技术,通过IML模内注塑等工艺实现复杂曲面的无缝传感覆盖,为零盲区触觉交互提供技术储备。
从病床到家庭,从医疗到消费,柔性传感技术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健康管理体验。在这场技术赋能产业的变革中,中国创新企业已悄然走在前列。
(注:本文基于企业技术成果及公开访谈信息撰写,不构成商业合作建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