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一列闪亮的流线型列车从广州体育馆站平稳驶出,标志着广州地铁十二号线东西段正式开通运营。
历经中国交建六年多的攻坚克难,这条纵贯广州“X”形骨干对角线的交通大动脉,终于跃然于千年商都的地图之上,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再添强劲动力。
十二号线呈东南至西北走向,全线共设车站25座,线路全长约37.6公里。该线路串联白云、越秀、海珠、黄埔、番禺五个行政区,填充白云区西南部、二沙岛、海珠区东部等区域的轨道交通空白。此次开通运营的东段(二沙岛-大学城南)、西段(浔峰岗-广州体育馆),两段共长28.8公里,设18座车站,其中换乘站7座。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是中国交建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践行“大交通”“大城市”战略的关键示范性工程,是中国交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市场的新起点。项目由中国交建牵头成立联合体,一公局集团、二公局、一航局、二航局、三航局、四航局6家单位组成“中交铁军”,全面参与土建、铺轨、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施工任务,充分凸显“中交铁道”全产业链优势。
一、攻坚—繁华都市里的精密操作
作为“X形”对角线的主角,十二号线6次下穿珠江、15次跨越河涌、13次穿越高架桥,线路途经断裂带、采空区及文物保护区,线路建设过程困难重重。
——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
大大区间(大学城北至大学城南)中间风井至大学城南区间左线全长485米,盾构需穿越全风化岩层,并下穿既有运营地铁四号线,最小水平距离仅9米,施工难度极大。
为确保四号线运营安全,建设者们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跟踪既有线变形数据,动态优化掘进参数。通过加密监测、严控关键指标,有效降低施工影响,顺利完成穿越任务。
——“江心岛”上建车站
二沙岛站位于广州发展公园内,全长约590米。由于地处“江心岛”,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面临砂层成槽质量控制难、周边环境敏感、渣土外运受限等挑战。
建设者们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取消地连墙两侧槽壁加固,并总结前6幅施工经验,提升施工效率。同时,针对管线影响,提前策划、优化资源配置及工艺参数。经过3个半月奋战,顺利完成211幅地连墙施工,高峰期达80幅/月,较原计划提前35天完成围护结构施工,为后续工程奠定基础。
——13层楼高的最深车站
赤岗站作为全线最深的车站,主体结构地下四层、远期换乘区为地下六层设计,深度达41米,堪比地下13层楼高,是全线唯一一座三线换乘车站。
在施工中面对北侧结构侵占河涌的难题,建设者们将传统网喷护坡改为模袋混凝土工艺,既防河水冲刷又保护河道环境;创新采用“盖洞法”密贴技术,新建6根支柱刚性支撑既有结构,“零距离”上跨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破解了高风险暗挖难题。
二、创新—极限施工中的硬核科技
在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的广州,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对施工提出更高要求。中国交建的建设者,因地制宜引入多种创新工艺,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广州最大直径盾构机
广景区间(广州体育馆至景泰站)隧道全长457米,穿越多种地层,地质情况复杂,溶洞见洞率高达42.5%,且隧道上方地下管线密集,总计下穿、侧穿管线多达68条,施工风险极大。
建设者们经过技术研究,采用外径11.71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榕通号”进行施工,这是目前广州在建地铁线路施工中用到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此外,施工中还采用地质雷达与地震波跨孔CT法超前探测,最终实现最大直径盾构机的顺利贯通,树立了行业标杆。
——首用可变密度双模盾构
白云站至棠涌区间右线施工中,面对728米隧道80%位于350米小曲线半径、且岩溶见洞率达75.2%的复杂地质条件,建设者们首次采用可变密度双模盾构机。
该设备创新配备膨润土罐系统,通过注入高粘度泥浆实现泥水仓密度调节,确保模式转换安全稳定。相比传统泥水盾构,其共用螺旋机排土排浆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泥土滞排问题,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为复杂岩溶地层盾构施工提供了新方案。
——引进首台干式除尘风机
赤岗塔至赤岗区间142米暗挖隧道施工中,创新采用“上台阶机械掘进+下台阶控制爆破”混合工法,有效控制岩体扰动。
针对机械掘进扬尘问题,首次引入干式除尘风机,使施工扬尘降低90%。同时,自主研发装配式隔音罩,通过隔音棉和分流风口设计,成功解决除尘设备噪音问题。该工程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安全、高效、环保施工,为城市敏感区地下工程提供了示范样板。
三、出彩—城市脉络间的艺术生长
十二号线全线装修充分结合岭南城市特点,全线以“绿韵羊城”为底色,将“生态绿廊”的清新意境、“光影诗篇”的科技美学、“星海乐章”的艺术韵律、“云山叠翠”的岭南意象完美融合,将十二号线打造成一座流动的艺术馆,塑造出“会呼吸的地下廊道”,助力城市文化在轨道延伸处出新出彩。
赤岗塔站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南段核心位置,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而成为“广州之心”的象征。建设者们大尺地的采用科技船与科技帆造型元素环绕车站中心区域,配合全国地铁站内最高的LED光柱阵列,形成强烈的视觉聚焦效果,既呼应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又象征着城市扬帆远航的未来图景,完美诠释了“光耀轴心”的设计主题。
二沙岛站坐落于广州发展公园内,地处城市中轴线核心位置,东西向横贯公园。周边汇聚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等文化地标,艺术氛围极为浓厚。
建设者们以“钧天广乐”为理念,完美复现了音乐厅特有的空间质感与声学效果,以“建筑-艺术-声学”三位一体设计,重新定义轨道交通空间的美学维度与人文温度,成为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鲜活注脚。
在广州体育馆站,建设者们设计了源自“菡萏花开”的优美意象。灵动的曲线轮廓和镂空通透的构造手法,既保留了花瓣的柔美形态,又展现出干净利落的现代美感。合理的尺度把控与新颖的造型语言,创造出独特的空间艺术效果,与毗邻的广州体育馆、云溪生态公园形成完美的景观呼应。
广州地铁十二号线完善了广州“环形+十字+X形”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它的建成通车,在给市民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广州中心城区与外围组团的经济联系,对于高品质保障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具有重要意义。
崭新的列车飞驰于“云山珠水”之间,承载着千年商都的活力与梦想。这条凝聚着“中交铁道人”匠心与创新智慧的交通大动脉,正驱动着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向着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未来全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