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标准周”活动在北京举行, 华为云数据库作为“云原生数据库”国家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受邀参会,并组织了“云原生数据库”国家标准的研讨。
华为云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引领了云原生数据库三层池化(计算池化、内存池化、存储池化)、透明多写和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为国内云原生数据库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引领,如在工行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业务落地,取得显著成效,也将推动先进标准技术走向全球,引领全球云原生数据库技术发展。本次参会内容如下:
AI+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演进的重要方向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李国良长期专注于数据库技术领域的研究,在会议开场时,立足数据库技术全貌,结合多年经验,深入分析了智能化技术与数据库融合的发展趋势,表示自治运维平台、自学习型内核、数智融合引擎、向量数据库、大模型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呈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 智能内核:具备自学习、自部署、自适应能力的全栈轻量级算法智能内核,能结合不同的业务负载动态调整计算策略,保证业务数据稳定在线。
• 智能运维:线上线下管控运维一体化平台具备智能调优与诊断能力,覆盖自监控、自诊断、自调优、自恢复和自安全全流程。
• 智能管理:借助大模型的理解、推理、编排、生成能力,实现自主数据管理,大幅减少人工介入,降低企业数据管理成本。
李国良教授强调,数据库和AI的融合将构建统一、高效、智能、安全的数据管理平台,为各行业提供强大的数据服务支撑。
金融实践:云原生数据库赋能金融行业应用跃迁
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数据库的海量多模态联机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的性能、扩展性和可靠性,而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分享金融云建设与联机数据库应用实践,通过自研和华为公司联合创新模式,快速融合数据库前沿技术成果,稳步推进企业级金融联机数据库建设,实现了从1.0探索启航向3.0迈向云原生数据库的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企业级金融联机数据库建设。
双方围绕金融核心业务场景海量数据、超高并发、超高峰值、超大规模复杂计算等行业核心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明确了云原生数据库高可靠、易部署、平滑迁移、高安全等技术方案,并基于业务场景完成了适配验证,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突破有力推动了云原生数据库产业化应用,为金融行业规模替换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未来双方还将聚焦数据库产业生态发展和人才培养,持续繁荣金融行业数据库生态,夯实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技术领航:华为云数据库在云原生领域的优势
华为高斯实验室主任 王磊受邀围绕云原生数据库作了报告分享,从三层池化的创新架构入手,介绍了云原生数据库的技术演进,并表示,AI+云时代下的数据库还需要具备自治运维、资源按需弹性扩缩、多层级高可用、数据共享等多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实现,离不开智能化、云原生技术的深度融合。凭借在云原生领域持续的领先技术,华为云数据库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助力企业在复杂业务场景中实现高效运营与创新突破。
标准引领:牵头制定云原生数据库国家标准
为引领云原生数据库技术发展,促进云原生数据库技术产业化应用,华为云牵头,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工商银行等20多家头部行业用户单位和数据库头部企业共同研制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 云原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华为云标准与产业发展专家详细介绍了该标准的研制过程,其中明确定义了云原生数据库的池化架构、灵活的弹性伸缩能力、高效的云资源利用率、极致的高可用能力和智能化融合等核心特性,旨在为云原生数据库的研发加强技术指导,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易用性,同时帮助企业做好云原生数据库的选型,让企业放心上云。
该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广泛吸纳了相关方参与和业界意见,发布后将加强标准的实施落地,让用户敢用、敢选,支撑行业健康发展。
本次受邀参加全国信标委“标准周”活动,不仅展现了华为云数据库在云原生与AI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取得的关键成果,更彰显了华为云数据库推动整个数据库产业繁荣发展的决心与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