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的,不只是解决眼前的病,更是重塑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面对记者镜头,陈应坚医生说这句话时语气平静,却字字铿锵。作为中国泌尿外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家之一,陈应坚以其深耕基层、聚焦技术创新与健康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正在为推动泌尿系统疾病精准管理模式注入全新力量。
陈应坚现任惠州市惠城区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多年来扎根临床一线,在结石疾病、前列腺疾病、膀胱功能障碍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他不只是擅长手术与诊疗,更始终关心“治疗之后”的问题——疾病为何复发?康复过程能否更智能?健康管理如何前置到社区?正是在这些思考下,陈应坚走上了泌尿系统慢病干预与数字化工具研发的探索之路。
“我始终认为,泌尿外科的技术体系不应只是单点突破,而应是系统性改革。”采访中,陈医生特别提及了他主导研发的两项原创性医学成果——“泌尿结石复发风险预测与随访系统V1.0”与“泌尿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与互动系统V1.0”。这两项成果已分别于2023年5月和10月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并开启了基层医疗与高水平三甲机构合作共研的先河。
“传统泌尿疾病管理强调治疗终点,而我们希望建立‘预警—干预—评估—反馈’的闭环体系。”陈应坚解释道,泌尿结石的高复发率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挑战,该系统通过对患者既往病史、生活方式、生化指标等进行结构化分析,构建个体化预测模型,有效提高结石复发风险评估的前瞻性与精准度。
相较之下,“泌尿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与互动系统V1.0”则是一项面向社区与患者群体的技术应用成果。“这是我们将医学科普真正嵌入基层健康服务体系的一次尝试。”该系统以知识图谱为基础,构建针对不同疾病阶段、性别、年龄的宣教路径,通过多模态交互方式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优化长期随访机制。2024年起,该系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部署,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实现了初步的推广性成果。
从临床治疗者到系统构建者,陈应坚的角色不断转化,而他始终未曾改变的是那份对病患深切的理解与责任。在担任淄博市第一医院、汉中市中心医院等大型泌尿疾病学术会议评审专家期间,他不仅严谨点评各类诊疗路径研究方案,还亲自撰写评估反馈与修改建议,体现出其对临床标准化建设的高度认同与推动热忱。
“我更希望未来的泌尿外科医生,既能操作最先进的设备,也能读懂患者的长期需求。”陈应坚提到,当医疗AI、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逐步下沉到基层,传统治疗逻辑正迎来解构与重建的机会。“但任何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最终都要回到一个问题:它是否真正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生活体验?”
在中国泌尿外科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慢病高发、医患资源不均等多重挑战的当下,陈应坚的探索也许不是最大声的,但一定是脚步最稳的。他通过一项项看似平实却结构清晰的原创成果,一场场沉浸式的临床路径审评,一次次与医院、患者、科研机构的深度协作,勾勒出“医学不止于医术”的现代医者群像。
采访尾声,陈应坚医生没有谈太多“成果”或“荣誉”,他更关心基层医院在未来五年如何真正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泌尿疾病管理的智能框架。“我希望我做的事情,未来可以不依赖我个人的存在而继续运行。”他说这话时轻描淡写,语气温和,但那种贯穿始终的理性专业与系统视野,足以令人相信,他已然在为推动整个泌尿外科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打开了一条值得信赖的路径。(记者:宋明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