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会完全替代老师,但能做到真人难以企及的个性化。” 伴鱼 CEO 黄河的这句话,道出了 AI 教育的核心逻辑。在伴鱼智学产品上线两年后,已成为 AI + 教育融合的标杆案例。
黄河介绍,伴鱼 AI 私教的突破在于 “理解与适配”。与传统 AI 的单向输出不同,该系统基于大模型技术,能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数据:从答题速度到错题类型,从知识点掌握度到思维习惯,形成 “纳米级” 学情图谱。“比如一道数学题,AI 会先引导孩子说出困惑,再针对性讲解,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这种探究式教学,让学习效率提升 30% 以上。
数据印证了效果:在伴鱼智学的测评中,其 1 对 1 辅导能力达到专业教师水平的 99.8%,对新课标的理解度达 98.5%,远超同类大模型。黄河透露,这源于 3000 万节课程数据的训练,以及与外研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的深度合作,确保内容贴合国内教学大纲。
“家长担心 AI 缺乏温度,但孩子对虚拟形象的接受度远超预期。” 黄河提到,伴鱼设计的 “可可老师” 融合二次元风格与教师特质,24 小时在线答疑且 “永不发脾气”,已成为许多孩子的 “学习伙伴”。系统还通过记忆算法规划复习节奏,解决 “边学边忘” 的痛点,让 82.5% 的学生在 20 小时学习后即可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
对于 AI 教育的争议,黄河态度理性:“真人老师的情感引导与权威感不可替代,但 AI 能承担 80% 的个性化辅导工作,让老师聚焦更有价值的启发式教学。” 这种 “人机协同” 模式,正在伴鱼的课堂中落地 ——AI 负责知识传递与练习,真人教师主导兴趣激发与价值观培养。
随着北京等多地将 AI 通识课纳入中小学试点,黄河认为行业即将迎来爆发。“AI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