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指出,综合算力是释放大模型能力的核心引擎;随着智算规模显著提升,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的特征;推理需求或成为智算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一判断与我国算力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高度契合——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EFLOPS);存力规模超过1680艾字节(EB),相比2023年增长约40%;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位居前列,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对智能算力领域的支持方向明确且持续。《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将人工智能列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并将聚焦高端芯片作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发展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是我国政策鼓励的长期发展方向,符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为相关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产业浪潮中,寒武纪作为智能芯片领域全球知名的新兴公司,坚持将自主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面系统掌握智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并在智能芯片及相关领域开展了体系化的知识产权布局。在面向智能芯片核心的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技术领域,公司是国内在该领域积累最深厚的企业之一,迄今已自主研发了多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和指令集,所有芯片产品线均基于自研处理器架构研制。
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寒武纪先后研发了一系列优秀的智能处理器和智能芯片产品,包括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1M系列智能处理器;基于思元100、思元270、思元290、思元3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系列产品;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在这些产品的成功商用过程中,寒武纪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和业务落地经验。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可高效支持大模型训练及推理、视觉(图像和视频的智能处理)、语音处理(语音识别与合成)和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推荐系统等技术相互协作融合的多模态人工智能任务,可支持目前市场主流开源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任务,包括DeepSeek系列、LLaMA系列、GPT系列、BLOOM系列、GLM系列及多模态(Stable Diffusion)等。
目前,寒武纪的产品规模应用于大模型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人工智能应用公司,辐射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形成了广阔的客户群体。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一直是我国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的发展方向,大模型技术的兴起,进一步加速了智能体验的升级,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在此过程中,不同产业环节的深入协同尤为重要,尤其是以软件平台为纽带的底层硬件和上层算法的软硬件协同,已成为提升大模型技术和应用创新效率的产业需要。
寒武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智能芯片配套的基础系统软件技术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基础,形成了功能体系完善的软件栈。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平台,涵盖智能芯片编程语言、编译器、数学库、核心驱动、编程框架适配与优化以及虚拟化软件等细分领域,兼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优势,打破云边端之间的开发壁垒,使用户仅需简单移植,即可让同一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便捷高效地运行在公司云边端系列化芯片/处理器产品之上。寒武纪在自有智能芯片产品之上研发的基础系统软件可支持TensorFlow、PyTorch等人工智能编程框架,开发者可直接基于主流编程框架为公司云端、边缘端、终端各款智能芯片和处理器产品方便地编写应用,显著降低了历史代码的迁移成本,提升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速度,成为公司云边端一体化生态体系的核心保障。
为进一步降低行业使用门槛,寒武纪还建立了开放的开发者社区,提供完整的在线课程、用户开发文档、软件工具以及编程示例,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了解和使用寒武纪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使用相关镜像,将已有的模型高效便捷地迁移到寒武纪的产品上。这不仅加速了寒武纪技术与产业需求的融合,也为更多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便捷路径。
在政策支持加码、智能算力需求爆发的背景下,寒武纪以技术为根基、全栈产品为载体、开放生态为纽带,正持续释放核心竞争力,既为自身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也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