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西南山区河流开发保护与治理”社会实践团
赴大渡河流域开展社会实践
为了响应“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2025年暑假期间,在四川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和水利水电学院的指导下,四川大学“西南山区河流开发保护与治理”社会实践团前往大渡河流域甘孜州泸定县、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州甘洛县和乐山市金口河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团队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科普讲座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一方面系统调研大渡河流域红色遗迹的挖掘情况与水电资源开发现状,另一方面在多地同步开展山洪泥石流灾害防灾科普工作,切实将理论知识与生态治理实践相结合。
图1 团队成员在各地调研合影
一、红旗漫卷—缅怀英雄先烈,追寻“红色”记忆
7月22日,团队在甘孜州泸定县开展“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飞夺泸定桥”遗址和“泸定桥纪念馆”。作为长征路上的关键战役,“飞夺泸定桥”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泸定桥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镌刻着“信念坚定,不畏牺牲”长征精神的历史丰碑。在参观的过程中,成员们瞻仰先辈事迹,回顾革命历史,备受震撼。活动最后,大家来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下,面向党旗庄严站立,共同重温入党誓词,让红色精神在庄重仪式中进一步浸润人心。
图2 团队成员参观泸定桥纪念馆
图3 团队成员在纪念馆瞻仰英雄先辈
二、碧水丹心—对话水电先锋,探寻“绿色”发展
实践团队在赴大渡河流域开展调研前,先前往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开展前期调研。中心技术人员不仅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大渡河流域的基本概况,还结合实测水文资料,深入解读了降雨量、蒸发量等关键水文参数的实际应用场
景与价值。
随后,团队成员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视角,结合水力学、水文学等专业知识,围绕大渡河流域水文管理、资源利用等议题,与技术人
员展开积极深入的研讨交流,为后续流域实地调研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图4 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技术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大渡河流域基本情况
7月29日,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马丹和团队负责老师范刚副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赴国能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参观交流。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陈光明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瀑布沟水电站地下厂房、监测平台、文化长廊以及瀑布沟水电站的发电情况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图5 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陈光明向团队介绍公司发电厂房情况
7月30日,团队成员赴大渡河沙湾水文站和苏稽水文站参观学习。在水文站工作人员带领下,大家实地参观了孪生数字平台,详细了解水位、流速、含沙量等关键数据的采集过程和采集技术手段。通过专业讲解,团队成员对水文监测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6 技术人员向团队介绍测量仪器
三、科普惠民—防灾手册传温情,灾害科普助安全
为提升大渡河流域山区百姓的防灾减灾能力,四川大学国内合作办公室副科长冯玘瑄携团队利用此次社会实践开展山洪泥石流灾害科普活动。7月23日,团队分别在甘洛县斯觉镇、乐山市金口河区两地,向当地村民分发防灾科普宣传手册,并指导村民通过手机扫码开展科普知识现状调查,此次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700余份,为后续精准化防灾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7 团队成员在甘洛县向彝乡村民分发科普宣传手册
图8 团队成员在金口河区向居民分发科普宣传手册
在甘洛县格布村村民活动中心,团队成员张晓今博士生面向三十余位村民开展防灾知识宣讲。她不仅系统讲解了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与避险常识,还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拆解了山洪灾害来临时的实用防御对策,让专业知识更易被村民理解吸收,有效提升了大家的防灾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图9 团队成员张晓今博士生向村民开展科普宣讲
青山绿水之间,四川大学师生用双腿丈量蜀地江河的寸寸脉搏;用一双手捧起高山草甸间的民族情;用一双眼追寻英雄先烈洒下的红色记忆;用一颗心感受新征程下水利水电事业的新境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西南山区河流开发保护与治理”社会实践团队身体力行,深入水利一线,探索“水经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将红色精神深植于个人理想奋斗当中,彰显水利青年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