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0多个“AI数字员工”与老师并肩作战,效率能有多高?
在海亮科服第三届“1024 技术文化节”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海亮科服第三届“1024 技术文化节”主题为“聚焦场景·价值共生”,这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像一场大型的“AI场景体验盛宴”。从公司到学校,从组织到个人,从教师到学生,每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了AI带来的震撼。
在交流展会上,丰富的“人机交互”项目瞬间引爆全场,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宇树科技机器人、小米智能眼镜……这些“黑科技”让师生们大排长龙,惊叹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不仅是“炫技”,更是海亮科服以AI深度赋能,让“因材施教”走进现实的生动展现。
当“AI走进现实”,科技感拉满
“快看,它在跟我打招呼!”
在“具身智能体”展位前,学生们围着宇树机器人,兴奋地尝试与它互动、共舞。
同样在海亮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编程机器人的沉浸式体验中,科技也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触手可及的伙伴。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海亮校园里一场真实的“AI 启蒙”:
宇树机器人的每一次灵巧互动,不再是冰冷的功能展示,而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未来伙伴”的好奇种子。
小米智能眼镜带来的“课堂第一视角”,让老师们发出了惊叹。这不仅是新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感知方式,点燃了大家对“科技如何重塑课堂”的想象力。
这场技术盛宴,为在场的师生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AI+硬件”的魅力与无限可能。
900+“数字员工”持证上岗:AI如何重塑“因材施教”?
如果说前沿硬件是“未来”,那么在内部标杆展位上,我们看到的就是“现在”。
海亮科服的“AI建在组织上”战略已全面开花,截至目前,900个智能体(Agent)和100余名“AI赋能师”已在岗。
AI,正在成为每一位老师和管理者的“隐形推手”:
给学校“精准画像”:“慧诊AI”已为60多所学校深度“体检”并定制发展规划方案;“汇学AI”则能一键分析学生学业数据,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
给学生“智能导航”:海亮生涯科技的“小 e”,是7x24小时的“生涯规划师”。它融合了教育、心理与职业理论,已累计服务5万人次,升学推荐有效率达70%,更帮助规划师的服务量提升了3倍。
给校长“超级大脑”:“铁小军”是一个跨平台整合的“知识大脑”。课程检索、资源匹配,检索效率提升 40%,管理效率提升 30%。
给经验“一键复用”:“知识+AI”展位展示了更高效的协同:一线教师遇到棘手问题?AI检索功能,能让教师在3分钟内从“教研案例库”中获取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 从人资端的“慧才AI”到财务端的“智能审核”,再到后勤“校园安全数字哨兵”……AI正在全链路保障“因材施教”的规模化推进。



突破“不可能三角”,让因材施教照进现实
本届技术文化节,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海亮科服数字化战略的深化实践。
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党委书记李莉在总结致辞中强调,AI不是替代工具,而是重构组织效能的核心引擎。
过去,教育界一直面临“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的“不可能三角”。而海亮正以“教育+AI”与“知识管理+AI”的双轮驱动,用科技之力突破这一困局。
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CIO项灵刚在开场宣贯中也提到,集团已培养800余名AI先锋,推进100余个AI赋能项目。在“AI人才密度”这个核心指标上,海亮科服正全速前进。

通过持续聚焦场景、强化融合,海亮教育科技服务集团正以“AI+知识管理”双轮驱动,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迈向人机协同、价值共生的智能未来。
因材施教,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