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副部长李萌,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等众多行业顶级专家,以及来自头部企业、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的代表齐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路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思必驰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应邀出席。

大会期间举行了“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俞凯与王兴兴、徐葳、刘知远、姜大昕、刘德兵等接受聘任。目前,人工智能百人会已汇聚了6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先锋,将尽力打造体系化的“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系统。
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AI规模化落地的机遇与策略”议题,俞凯结合思必驰在技术落地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深刻的见解。

俞凯指出,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过程中必须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第一是需具备全系统、全链路交付能力。真实场景并非简单的“我有个模型,可以进来文字输出文字,或者进来声音输出文字”,而是必须交付全系统能力,涵盖任务执行、资源调度与用户需求满足。
第二是软硬件深度融合。大部分情况是软硬件结合的。这个时候,智能体就需要和硬件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第三是大规模可定制。尽管通用智能是明确方向,但在真实场景中仍需结合具体需求,灵活运用大小模型与多种不同工具,进行柔性、快速、大规模地定制。
他强调:“技术尤其单点算法为技术,站在产业角度不是万能的,而没有技术对于创新企业来讲是万万不能的,系统性能力才是落地产业的关键。 ”
作为国内专业的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企业,俞凯与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AISPEECH DFM语言计算大模型,构建了以中枢大模型为技术底座、串联语音交互技术与行业专业模型的“1+N分布式大模型智能体系统”,现已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
凭借“1+N分布式大模型智能体系统”卓越的响应速度与显著的成本优势,思必驰正深度赋能智能汽车、智慧物联及会议办公等关键领域,服务了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美的、海尔、海信、康佳、老板、追觅、科沃斯、联想等众多行业头部企业,将前沿创新直达产业一线,让对话式AI技术在万物互联中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