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AI数据中心建设等需求的强劲推动,全球存储行业正步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价格持续攀升与供需格局改善,为企业的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创造了关键窗口期。中国半导体企业正依托自身优势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国内领先的芯片设计企业兆易创新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态,明年将实现自研LPDDR4X系列产品量产,并启动LPDDR5小容量产品研发规划,同时直言当前存储业务暂无DDR5产品布局。
AI建设挤压传统产能,利基型DRAM市场迎来机遇
本轮存储行业复苏背后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市场对HBM、DDR5等高性能DRAM产品的需求快速攀升,国际大厂纷纷将产能转向这些高利润领域。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HBM在SK海力士DRAM营业利润中的占比已达54%。为追求更高利润,国际厂商正将传统DRAM产能加速转向HBM产品。
兆易创新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卫表示:“当前利基型DRAM市场出现明显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AI建设推动主流DRAM需求激增,海外厂商将经营重点转向HBM和DDR5,导致利基型DRAM产能受到挤压。”
兆易创新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1.1%。得益于存储产品涨价的拉动,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环比提升3.7个百分点至40.72%。其中,利基型DRAM产品下半年收入有明显增长,有望成为兆易创新第二大产品线。
利基与通用的本质差异:为何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然而即使是在通用DRAM市场“一芯难求”的情况下,利基型产线也无法转产支援,二者在产品性能、应用场景和市场定位上存在根本差异。
兆易创新所专注的利基型DRAM市场,产品主要面向电视、工业控制、电力以及AI相关应用中的电源管理模块、RAID卡等特定领域。这些应用对容量要求不高,但更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功耗和定制化需求。兆易创新明年将量产的LPDDR4X系列以及规划的LPDDR5小容量产品,正是为了满足这些特定市场的需求。
相比之下,通用型DRAM产品广泛应用于服务器、PC、智能手机等主流领域,与利基型DRAM在制程工艺、产品设计和产线配置上都无法兼容,并且通用型DRAM市场技术迭代快、资金投入大,国内通用型DRAM企业必须紧跟全球最前沿的技术迭代节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巩固核心竞争力。
国内通用型DRAM制造企业中,长鑫科技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DRAM制造商,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在高端DRAM领域实现稳定量产,并具备与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大国际巨头同台竞技资质的企业,正凭借在通用DRAM领域的技术突破,在新一轮存储超级周期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长鑫科技最新发布LPDDR5X和DDR5系列产品,速率、容量双维度均位居业界第一梯队,标志其产品性能与布局已全面达到全球主流高端水准,国产存储芯片具备与国际一线大厂同台竞技的技术实力。
利基型DRAM和通用型DRAM在研发技术、应用领域、市场节奏以及客户群体上的本质差异决定了兆易创新和长鑫科技这两家企业的产能无法平移转换,产品也难以同台竞争。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利基DRAM从不是为通用市场准备的备份产能。”
“设计+制造”新范式,打造产业协同成功实践
兆易创新与长鑫科技虽然产品路线不同,但二者之间有着可称为行业标杆的协同关系,并共同构建起覆盖“产品-制造”的完整存储生态。
2017年,兆易创新与合肥产投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DRAM技术研发,开创了国内“设计+制造”的垂直合作模式,这也是长鑫科技的初始。这一合作建立了“共同研发、优先代工”的机制,为后续的产业协同铺平了道路。
随着项目从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双方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在产业分工上,长鑫科技凭借国内领先的DRAM制造能力,开放部分产能为兆易创新的利基型DRAM业务提供代工服务,保障兆易创新供应链稳定。而兆易创新则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这种分工协作使得两家公司能够各自发挥所长,在市场端也形成了通用型+利基型互补的产业格局。
随着AI、物联网、智能汽车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存储市场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一方面,通用型DRAM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性能和容量,以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利基型DRAM在特定领域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在对功耗、稳定性和定制化要求较高的场景中。
兆易创新与长鑫科技的产业协同发展策略,正是对中国存储产业生态的有益补充。两家企业分别瞄准不同的细分市场,依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战略协同共同推动国产存储技术在全球竞争中的崛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