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仁制药带来的参苓白术散,正是这剂能“健脾、渗湿、益肺”的千年良方,把“堵”在身体里的湿浊清出去,让脾肺一起“活”过来。
从宋代官修药典走来:“培土生金”的养身智慧
这剂方子来头不小——它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培土生金”理论的代表方:脾是“土”,肺是“金”,土能生金,把脾养好了,肺的底气自然就足了。
古人早就发现:脾虚会生湿,湿邪会堵在脾胃,连带着肺也“喘不过气”——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拉肚子就咳嗽”“一感冒就脾虚”。而参苓白术散,正是从根上解决“脾湿+肺弱”的双向问题,既是治脾虚的经典,也是养肺的妙方。
一方三效:把“湿、虚、弱”一网打尽
① 健脾:把“瘫软”的脾胃支棱起来
方里的人参、白术、茯苓是“健脾铁三角”——像给松弛的脾胃“充上电”,吃啥都能消化,再也不胀不堵;再加上山药、莲子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把脾胃的“运化力”拉满,连长期的便溏、食欲不振都能慢慢调回来。
② 渗湿:把“黏腻”的湿浊清出去
很多人“虚胖”“水肿”,根源是湿邪裹住了身体。方中的白扁豆、薏苡仁专管“渗湿”——不是粗暴地“泻”,而是把湿浊转化成津液排出去,连舌苔厚腻、身体发沉这些“湿困”信号,都会慢慢消失。
③ 益肺:给肺“补”上底气
脾养好了,肺的“养料”自然就够了。方里的桔梗能“引气上行”,把脾胃的气顺到肺里,稍微动一动不喘了,换季感冒也少了——这就是“土生金”的智慧:脾强了,肺的抵抗力自然就足了。
这些人,最该把它当“日常养护方”
- 湿困脾虚的“倦怠族”:身体发沉、便溏黏腻、舌苔厚腻;
- 脾肺两虚的“易感族”:一受凉就咳嗽、稍微运动就气喘;
- 消化差的“瘦弱族”:吃得多不长肉、食欲不振、腹胀不舒;
- 小儿秋季腹泻:搭配用药能快速止泻、缩短病程,孩子少遭罪。
从宋代官修药典到今天的“国家基药”,参苓白术散的温和与精准,藏在“药食同源”的配伍里,也藏在“脾肺同养”的智慧中。毕竟,脾肺同健,湿浊不存,身体才能清清爽爽、底气十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