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生态的竞争,而生态的基石在于人才。鸿蒙生态要实现从“可用”到“好用”乃至“繁荣”的跨越,必须建立起一个可持续、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体系。在鸿蒙人才发展促进工作组的指导下,第十七届蓝桥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正式宣布增设“鸿蒙应用开发”专项赛。蓝桥杯大赛的入局,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关键的“催化剂”。
鸿蒙人才发展促进工作组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信蓝桥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发起成立,其目标是研究鸿蒙人才供需状况,促进鸿蒙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适配,助力鸿蒙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鸿蒙生态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性不足。高校培养体系存在一定滞后性,中小企业招聘难度大,高端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这种“人才荒”已成为制约生态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而此次与蓝桥杯大赛合作,正是看中其在学科竞赛领域的领先地位,希望借助其平台优势,为鸿蒙生态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竞赛项目,蓝桥杯大赛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并被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纳入省级大学生竞赛名录。每年吸引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在内的全国2100多所高校参与。依托其广泛影响力,蓝桥杯大赛正逐步成为鸿蒙应用开发人才的“孵化器”。通过“以赛促学”,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以赛促教”,推动高校教学内容更新与改革,将前沿产业技术引入课堂。
更重要的是,大赛构建了一套“发现—评估—输送”的高效机制。其个人实战赛制能够客观、精准地识别出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优秀选手。这些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将成为鸿蒙生态宝贵的“新鲜血液”,直接输送至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招聘难”的困境。
根据规划,2025年鸿蒙原生应用的数量将成为衡量生态成熟度的关键指标。在此背景下,蓝桥杯大赛依托其权威、公正的竞赛平台,通过增设相关赛项,积极引导和培养具备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通过参与构建鸿蒙人才标准、创新培养模式、拓宽输送渠道,蓝桥杯大赛正在为鸿蒙生态的长远发展进行系统性、深层次的“人才造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