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报告中提到,“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一般来说,算力分为通用算力(基础算力)、智能算力和超算算力三大板块,其中:
基础算力。主要由基于CPU芯片的服务器提供,用于支持如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基础通用计算。
智能算力。由基于GPU、FPGA、ASIC等AI芯片的加速计算平台提供,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计算。
超算算力。由超级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主要用于尖端科学领域的计算。
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从个性化营销到环保监测,看得见的智能场景背后,是看不见的智能算力在支撑,而智算中心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就曾撰文指出,伴随算力经济的发展,算力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让智能计算中心成为新基建热点,即专门用于人工智能计算的中心。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到 2025 年底建成 50个智算中心,并且算力规模超过 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 35%。此次政府报告的政策指引,或将加速推动各地的智算中心建设。
全国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的城市已经超过30个,也在加大政策指导与支持。比如,北京市提出“新建一批计算型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上海市提出“提出实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计划;打造市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构建规模化先进算力调度和供给能力”等。
在智算中心加速建设的同时,各地纷纷出台配套的算力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宁夏、江苏、贵州等至少14省市都发布了“算力券”或算力奖补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国家信息中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指出,“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 80% 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 2.9 至 3.4 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 36 至 42 倍。这充分表明,智算中心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在政策积极引导下,我国智算中心向着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健全发展,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建设与应用的生态循环。“AI 新基建为人工智能的高水平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数据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AI软件基础设施作为AI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不断释放效能,降低AI开发和应用门槛,致力于让人工智能成为水、电一样触手可得的普惠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价值释放。
针对市场需求,青云科技(qingcloud.com)推出 AI 智算平台,在一个平台实现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统一计量与计费,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投入与故障风险。再如服务场景上,像城市治理等领域都离不开大数据能力、物联网能力的加持。
随着数字经济领域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兴产业生态日益发展,对智能算力的需求只会持续增加,对于地方政府、行业或企业联盟、大型园区等组织机构来说,抓住时代机遇,充分享受利好政策,加快科学规划与建设智算中心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