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辅助沟通工具、残障群体养宠物辅助系统、辅具导购一站式平台、视障人士乘坐非无障碍电梯解决方案、残障新生入学指南……你相信吗?这些有趣体贴的创新,都是听觉、视觉、肢体有残疾的人群亲手设计出来的。
10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演在北京海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格物社区隆重举行,这一场路演,是全国首场由残障人士主导的黑客松:“无障碍青年伙伴计划——创新训练营”。训练营由海新智能联合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海淀残联共同发起,自8月29日发起招募,共有85个人通过初选报名参加,其中54个人,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障,占比63.5%。
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和沉淀,来自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等不同障别的设计师和梦想家亲临格物社区,分享了他们在无障碍沟通、出行、就业、学习、购物、娱乐等领域的创新设计,探索技术与人文如何交织出未来的无障碍生活。同时,活动还展示了无障碍设计的广泛意义:无障碍不只是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它还关乎老人、孩子、孕妇乃至每一个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我国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因为身体的障碍,残障群体在日常出行、工作、学习中,面临着种种不便。然而他们从来不只是被动接受帮助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主动参与到社会创造中,并通过自身独特的经验和视角,为社会的多样性创新注入活力。
通用理念:从残障到全民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青年伙伴计划——创新训练营”是格物社区联合各界在无障碍领域的尝试,也是“让所有人都能创造产品”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这一理念背后的驱动力之一,是推动社会从单一的残障关怀走向多维度的无障碍建设。
格物社区负责人指出,过去许多产品由健全人设计,缺乏残障群体的视角,导致产品可能对一部分人形成排斥。此次路演是一次尝试:打破健全中心主义壁垒,让残障伙伴自由设计自己想要的产品,为社会创新的多样性注入活力。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无障碍设计主要服务于少数人。然而,无障碍不只是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它其实和生活在其中每一个人有关。
“比如举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电动牙刷的发明最早是由于脑瘫人士的需求,现在成了我们每天刷牙的标配。”一加一残障公益集团创始人傅高山在训练营讲座中分享。此外,自动门最初的灵感来源之一是辅助行动不便者,如今广泛应用于商场、医院、机场等各类公共场所,带有无障碍坡道的公共设施,不仅便利了轮椅使用者,还帮助推婴儿车的家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更便捷地出行。
活动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研究协会会长严宇桥在训练营中指出,这是“无障碍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包容性设计中,少数人的视角至关重要,但推动设计的普惠,所帮助的不只是少数人,而是可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平等与尊严。
为了确保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在过去一个月中,训练营邀请了多位无障碍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创业代表为各组成员提供指导与支持,移山无障碍工作室主理人方坚泽、福布斯U30榜单中唯一的聋人女性彭霖倩、中国聋人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仆欣欣等等。活动期间,他们分享了自己在无障碍领域的经验与洞察,内容涵盖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国内外成功案例、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等,辅助各组营员持续完善设计方案。
残障融合:相互理解是推动无障碍建设的关键
本次训练营的关键主题是“残障融合”,即强调不同残障群体之间、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士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
训练营中的85位参赛者背景各不相同。有不同程度残障情况的营员为54人,包括肢体障碍26人,听障13人,视障13人,情绪障碍1人,语言障碍1人。健全人士为31人,占比为36.4%。
训练营把所有营员分为7-9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包含残障和非残障成员,因此,这不仅是一场产品创新的赛事,也是一场跨越障别的对话。
各组成员通过交流发现:有些无障碍设计在满足某类残障群体的需求时,可能会对另一类群体带来不便。
例如:轮椅使用者需要尽可能平坦、无障碍的通道,而这些通道如果同时为视障者设计,诸如增加触觉地标或导盲砖,可能会导致地面不平整,从而影响轮椅的流畅行进;类似地,一些自闭症群体可能对亮光特别敏感,需要较暗的环境,而视力受损的人则可能需要强光来帮助阅读和活动。
这些冲突凸显了残障融合的重要性,“每个人的需求都是独特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但通过认真讨论,相互碰撞,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兼顾各方的解决方案。”一位视障参与者表示。
这样的对话和思考,不仅限于产品设计,在推动社会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不同残障群体和健全人士之间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缩影。
路演现场氛围热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和沉淀,各小组负责人轮流分享了各自的设计成果。优秀提案包括AAC辅助沟通工具、残障群体养宠物辅助系统、辅具导购一站式平台、辅助洗浴设备、视障人士乘坐非无障碍电梯解决方案、残障新生入学指南等等。评审团则由无障碍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及残障人士组成,评选出了金奖、银奖、优胜组等多个奖项,并特别颁发了“最佳辅具设计奖”。
每一个创新设计背后,都源自设计者遇到的真实痛点。以辅具导购一站式平台为例,设计团队想为残障人士搭建了一个集购买、咨询、售后于一体的线上辅具导购平台,同时可以获取各种相关资讯,减少残障人士获取信息的壁垒,有小程序、APP、网页三种版本。“想法来自第一次买轮椅就被骗钱的冤种。”设计者之一、轮椅使用者鲍鹏宇说。“我这几年在获取信息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因为本来关于无障碍领域方面的公共信息平台就不多,真想有个‘要啥有啥’的平台。”
肢体障碍人士助浴设施的设计者之一黄梅花,曾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凭借自身的勤奋与韧性,她曾实现残障人士驾驶飞机的梦想,并相继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克服诸多困难勇敢逐梦的她,在日常淋浴中遇到的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她,例如在浴室内无法轻松移动、洗澡时无法舒适地完成清洁过程等等。
“不只是残障群体,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不少老年人也都有这样的苦恼。”黄梅花说。因此,她和队友们设计了加装可以自动升降的旋转升降盘、前伸式踏板和紧急感应装置,座椅可移动挖洞、底部运用可调节吸盘的洗浴椅,希望解决残障群体和行动不便老年群体的淋浴困境。
如“设计正义”第六条原则所说:每个人都是他们亲历的生活方面的专家,他们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产品。因此,格物社区希望能打造一个平台,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大胆想象,亲自创造他想要的产品,亲手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在这一共创空间的建设规划中,开发者可能获得来自开源平台、软件、硬件、算法和产品设计、供应链各方面的支持,通过持续降低产品开发的门槛,让创意的种子能在现实中自由落地生长。
“无障碍青年伙伴计划——创新训练营”,是格物社区联合各界在无障碍领域的初步尝试。格物社区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推动无障碍设计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借助技术与人文相互交织的力量,助力社会各界共同迈向一个真正“无障碍”的世界,让人类创造的成果能够可及(accessibility)、可负担(affordability)地触达每一个人,打造一个人人皆可平等参与的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