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类文明的未来,特别是从2025到2050年被视为AI文明成形的窗口期,将深刻影响未来数百年。由上海善用其心书院主办的“AI时代+”系列活动——“从2025到2500——AI时代的伦理与教育”跨领域交流论坛,于4月20日在享有“云端书房”美誉的上海中心朵云书院海上文薮如期举办。来自文化教育、人工智能、社会伦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及各界关注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AI时代下的伦理挑战与教育变革。
(论坛现场图)
此次论坛是上海善用其心书院继2024年11月举办“AI时代的身份认同”跨领域研讨后的又一次大型公开专业研讨交流,秉持“致良知,而大同”的系列理念,汇聚多方智慧,为AI时代的价值体系构建和人类身心安顿寻求东方智慧的指引。
活动设置了主旨分享、跨界对谈、青年开放表达、传统文化体验等几个环节,通过思想的激荡与文化的浸润,带领与会者系统梳理并探讨AI技术对人类认知边界、伦理规范和教育模式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主旨分享环节,多位重量级嘉宾从各自的专业视角,为现场及线上的观众带来了前沿洞察:
(海云先生)
联合国丝路论坛跨文化委员会主席、国际华严学会会长海云先生从人类文明迭代的维度,并基于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对比分析了东西方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及其治理模式。他指出,随着AI逐步取代人类生产力,如何引导价值观、做好青少年教育和传承家道家风,将成为未来社会治理的关键与重心。
(沈寓实博士)
飞诺门阵科技创始人沈寓实博士聚焦AI大模型驱动的认知升维,深入剖析了AI“黑箱”问题带来的挑战。他强调,AI时代的伦理建设应以“公平、透明、多样性”为核心,教育转型则需围绕“驾驭未知”,最终实现“人机协同进化”的文明形态。
(邢海燕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邢海燕从我们最切身的家庭视角出发,探讨了AI技术介入对人的社会化进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她呼吁在拥抱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警惕算法规训,强调人性关怀与文化自觉,共同构建有温度、有价值的数智化教育生态,培养具备人机协作能力的“新智人”。
(贺岭峰博士)
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贺岭峰博士则将目光投向AI时代的青少年大脑养育。他分析了AI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新冲击,并提出了分龄电子斋戒、增加实境实践、引导成为虚拟世界生产者等科学养育策略,强调AI是照见生命的镜子,我们更需要主动关照身心,培养内在力量。
(跨界对谈)
在备受关注的《AI时代的认知与边界》跨界对谈环节,主旨分享嘉宾们与现场及线上参与者围绕AI重塑认知方式、教育领域的智慧重构、AI产值分配中的伦理等诸多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技术开源的基础上,伦理的清明和价值观的稳定是应对时代挑战的核心所在。
(沉浸式体验)
(尺八演奏)
论坛过程中,还穿插了充满人文底蕴的传统文化体验。音乐疗愈师炎冰先生带来了悠远宁静的尺八演奏,上海善用其心书院的高宏昌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了净化禅的调身方法,让参与者在享受思想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带来的身心舒畅与安宁。
(善用其心书院创始人王修美女士)
活动的最后,上海善用其心书院创始人王修美女士作总结发言,并与全体嘉宾共同启动了备受瞩目的《AI时代文明践行计划》。该计划旨在凝聚学界、产业界乃至社会各界力量,在对AI时代认知与边界深刻梳理的基础上,推动公众认知升级,尤其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伦理智慧与科技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一个共生共治、充满人性光辉的文明新形态,并倡导为人类未来五百年甚至更远的发展航向贡献力量。
(AI时代文明践行计划)
本次活动由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中华网提供支持、并由梅卿看世界、上海华因极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九号站心理、上海武道文风俱乐部、上海三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机构协办。
此次“从2025到2500——AI时代的伦理与教育”跨领域交流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AI时代的伦理与教育发展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践方向,更以实际行动开启了面向未来数百年的文明探索引领,对推动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应对AI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