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交易的另一种答案
“共识”支撑价值,“协议”维护公正,区块链行业经过多年的技术更迭与模式创新已稳稳跻身主流市场,加密资产市值一度触及4万亿美金。在加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心化交易所(CEX)汇聚了最大的流量与资产,占据着行业顶端生态位,但随着其不透明的操作愈演愈烈,“人人都可以自由交易”的愿景最终催生出少量人才有资格参与的博弈游戏,这显然违背了共识的初衷。
伴随着SOL/PUMP为代表的新生态的崛起,被高控盘资产无尽剥削的用户意识到交易似乎有另一种选择。在行业整体膨胀的同时,大量的资产由CEX迁移至DEX,时至今日DEX现货交易量已达CEX的20%,期货交易量已超过CEX的10%,25年1月DEX现货交易量触达4541亿美金,24全年DEX期货合约累计交易量已超过1.5万亿美元。
DEX与CEX其实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产品,拆解CEX与DEX的使用全流程,会发现两者拥有迥异的执行机制和交易流程。
除了用户资产进入和离开交易所,CEX内用户的交易/挂单/转账/账户的管理和理财都为链下处理,依赖中心化服务器的执行。
DEX使用流程则由协议与钱包衔接,由链上信息串联,用户为自己的资产负责,机制自动维持着整个执行流程,同时确保着公平性。
用户从CEX向DEX的迁移,与其说是市场的竞争,竞品的互相替代,不如说是用户对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选择,是行业发展带来的价值自然流动与沉淀。
尽管目前CEX仍是庞然大物,但DEX的规模正在快速追赶,可预见的是这一趋势仍会持续甚至加强,我们可以从价值沉淀层面分析,溯源DEX的价值构成和增长逻辑。
拒绝刻板印象:品牌与技术力的反差
得益于中心化交易所这一模式的漫长统治,以币安为首的CEX在用户和资本市场中营造出“权威”,“官方”,“寡头”的品牌效应,而新兴的DEX则给人以“山寨”“微型”“DIY”的刻板印象。然而从技术层面而言,中心化交易所极易复制,在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Chainup这类企业专门提供成套交易所构建服务,一家拥有完整功能甚至专业客服团队的新中心化交易所可以在半天内诞生。
以上“交易所联盟”模式代表着小型CEX和行业巨头可能使用着同一套代码,仅有Logo的差别,拉开两者差距的根本在于币种和交易深度(社区)。因此与刻板印象相反的是,CEX价值沉淀在社区与运营,主打社区和共识理念的DEX的价值反而沉淀在技术力。对于用户而言,CEX交易所“更好的使用体验”可能代表着24小时在线的客服,更多的C2C订单,更好的合约深度,这些本身与区块链技术的革新无关,而是承袭传统互联网和股票市场的专业服务。但是DEX的使用体验,不论是安全的资金储存,快捷的转账,廉价的Gas费,订单的聚合与智能分析,权威的去中心化交易仲裁无一不依赖于对区块链与AI技术的运用,在主打开源的智能合约时代,DEX想要超越竞品甚至与CEX竞争,一定会在技术与基建层面做到突破。
因此DEX的崛起体现的不仅仅是对社区,对共识的尊重,更是对技术的尊重。
价值溯源:区块链基建价值解构
DEX的搭建模式依赖各类基建技术,因此其规模的快速膨胀也会进一步推高其价值原点——区块链基建的估值,我们可以从宏观的世界范围以及具体的香港市场分析区块链基建的价值与潜力。
公司业务定位营收模式估计年营收估值投资记录
Dune社区数据分析免费 + 订阅数百万美元约10 亿美元8000 万美元 (2022, A 轮)
Nansen链上行为分析高端订阅制~2000 万美元+约7.5 亿美元7500 万美元 (2021)
Messari机构研究与数据订阅制~1000 万美元+约3 亿美元2100 万美元 (2021, A 轮)
Bitquery开发者 API 服务API 按量计费数百万美元约数千万美元850 万美元 (2021, 种子轮)
DexscreenerDEX 实时数据广告 + 推广费~5000 万美元+约数千万美元无明确融资
放眼全球,极具技术力与社区影响力,主打SQL查询的Dune, 在Coatue 和 Polychain 的支持下,估值触达10亿美金,其通过免费服务+付费订阅模式深耕社区,覆盖多链数据,支持开发者与分析师入驻,是名副其实的数据巨头。
由 Accel 领投的Nansen定位高端市场,专注于链上数据分析,提供 NFT 分析、DeFi 数据,突出“聪明钱”动向,服务于交易员和机构,以钱包追踪和行为分析著称, 2021 年年收入已超过 2000 万美元,估值约7.5亿美金。
Point72 Ventures 领投的Messari估值约3亿美金,其定位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提供加密市场情报、项目深度报告和链上数据,核心产品包括 Messari Pro(个人订阅)和 Enterprise(企业定制),以高质量研究为核心,同时提供筛选工具(如 Messari Screener)和教育资源。
由 Lemniscap 和 Binance Labs 投资,提供基于 GraphQL 的区块链数据 API,强调开发者友好性的 Bitquery以及 专注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实时数据跟踪,覆盖代币价格、交易量和流动性的Dexscreener同样具备着很强社区影响力及流量变现能力。
以加幂科技解构香港本土区块链基建
如果说提倡技术创新的硅谷激发着区块链基建的不断萌芽、具备灵活监管沙盒政策的新加坡拥抱着基建创新企业与团队,作为区块链华语市场龙头的香港同样保证着监管合规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
当其他地区还在平衡监管与创新时,香港已通过清晰的牌照制度培育出一系列合规创新企业,不论是主打数字资产交易的Hashkey还是覆盖各类金融服务的OSL,抑或是专注区块链基建,旗下业务包含专业链上数据服务的加幂科技,都是香港区块链新政下的合规原生企业,也是推进本土区块链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模板。
香港上市公司加幂科技(08198.HK)旗下旗舰数据平台Chainstream(https://chainstream.io/)为应对由于公链性能革命带来的开发者成本危机而诞生,相对传统数据产品,其解决方案与数据创新体现在:
1、流处理层升级
- 亚毫秒级分片(时间切片从10ms压缩至0.5ms,支持衍生品闪电订单)
- FPGA硬件加速模块处理80%常规事件(CPU负载成本降低40%)
2、标准化层优化
- 集成Move VM 2.0(Aptos主网)与FuelVM(全指令集解析)
- AI驱动的适配模板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新链迁移耗时降至4小时)
全球73万人规模的活跃Web3开发者,其中86%都集中在高性能链生态,这保障了 Chainstream这一类基建的巨大客群,而创新的技术和强大的链上数据库将会成为其关键技术支撑,使i其成为新公链的必选模块。
如果根据 Chainstream发展逻辑可以推算其估值将包含1.通过提供链上服务带来的年收入;2.FPGA硬件专利 + AI适配引擎造成的技术资产溢价;3.数据资产货币化(链上行为数据授权);4.治理权价值(代币质押收益模式)。由于对技术与创新的重视,香港同样正在孕育出对标Dune这样10亿美金规模的数据巨头。
作为“AI 驱动的实时区块链数据分析专家”,Chainstream正通过为加密行业提供高性能、高精度的实时数据洞察服务,凭借 AI 和实时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正在区块链数据分析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通过实时性、智能化和用户友好性切入市场,不仅能与全球现有玩家竞争,还将开辟新赛道,引领香港市场的基建革命。
而作为Chainstream的母公司,加幂科技的在Web3.0赛道的布局正在步步为营,产品与用户双轮驱动的局面也将会彻底打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